一个冬阳煦暖的下午,校图书馆休闲书吧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在这里,校女教授联谊会、校工会、人事处联合举办了一场温暖人心的座谈活动:与青年女教师畅谈美丽人生。这正是我校女教授联谊会为发扬女教授们在教学、科研、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智慧和优势,而推出女教授助成长计划活动之一。
当天下午校党委副书记王宇航、朱永康,副校长钟晓敏,与百余名女教授、青年女教师欢聚一堂,共话成长。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朱永康在会上致词。他充分肯定了女教授助成长计划的深远意义,并认为助成长活动的开展为女教授们提升自我,发挥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奉献社会、助推女性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希望女教授们能够利用自身优势,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做出贡献。
女教授联谊会会长姚红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女教授助成长计划的详细内容。女教授助成长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是与青年女教师牵手,努力发挥女教授的传帮带作用,从教学、科研、身心健康、家庭等方面对青年女教师进行指导;第二将与青年女学生牵手,传递爱心,传递正能量,从学业、就业、能力锻炼等方面进行指导,关心青年女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将积极参与浙江省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社会,为社会上的女性提供帮助。而此次与青年女教师畅谈美丽人生则是助成长计划的启动活动。
在随后的女教授助成长计划牵手仪式中,会计学院戴娟萍教授和张丽平老师,金融学院徐立平教授和沈莉老师,工商学院李晓锦教授和王媛媛老师,外语学院赵静华教授和黄倩老师,人文学院曹苇舫教授和王平老师,体军部王兵教授和吴艳老师,思政部朱巧香教授和邢雁欣老师,东方学院王跃梅教授和王懿老师等8对女教授与青年女教师牵手结对,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展开一对一的帮扶成长合作。校党委副书记、女教授联谊会名誉会长王宇航、副校长钟晓敏,为她们颁发了牵手标牌。副校长钟晓敏教授认为女教授对青年女教师的“传、帮、带”,助推青年女教师成长,是一项极富意义的活动,他希望青年女教师通过与女教授们的结对和交流,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工商管理学院沈渊教授,校体军部主任叶东惠教授以及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赵海利教授分别从教书育人、身心健康、科学研究等方面畅谈了自身感想,分享了美丽人生感悟;会计学院张丽平、工商学院王媛媛、艺术学院蒋丽娜等几位青年女教师也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发言见本版,内容有节选)
为进一步营造和谐温馨的畅谈氛围,女教授和青年女教师们还进行了手工花朵制作比赛,女教师们用巧手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花卉作品,充分展现了我校女教师的心灵手巧和多才多艺。
“多年来,女教授联谊会能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自身的优势特点开展活动,此次女教授助成长计划既有新意又具实效,希望希望助成长计划能持续展开,逐步建成美丽财大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会后,校党委副书记、女教授联谊会名誉会长王宇航如此评价道。
女教授联谊会简介
浙江财经大学女教授联谊会是我校女教授在校党政领导下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与校女教职委一起,在学校有关部门协助下独立开展工作。联谊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历届理事会的领导下,联谊会以爱国爱校为宗旨,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通过各种形式,联络彼此感情、增进友谊、交流信息,维护女教授的合法权益,为女教授身心健康创造良好氛围,促进并带动全校知识妇女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提高我校及社会各界妇女的素质与地位作出贡献。目前已有会员233人。
联谊会名誉会长:王宇航
本届理事会会长:姚红
副会长:王跃梅
秘书长:傅黎瑛
理事:魏遐、陈朝霞、叶晓凌、赵海利
各分工会有联络人
校资深女教授发言节选
工商管理学院 沈渊教授
在平凡中孕育灿烂
我一直坚信学生在高校学习的两大任务是:学会如何“做人”和“做事”。在“做人”培养方面,要强调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做一位诚实而有信的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直是我在教学活动中践行的标准。
在“做事”上,我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特别强调敬业与奉献,必须在未来的岗位上全身心的投入,对所从事的职业要有一种敬畏。“其身正,不令而行”,不仅是我自己的座右铭,也时刻灌输在对学生的教育中。
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外,对学生的学习和业务发展上也尽可能的提供帮助。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专业上的帮助。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创新、动手与沟通能力培养,在课堂设计中,着重与实训设计与互动教学,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力求做到“受人与鱼不如授人于渔”。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我将学生的就业工作也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从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开始,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对学生进行求职辅导,尽可能向熟悉的企业推荐学生就业,迄今为止,直接和间接推荐数10名学生顺利就业。
工作多年来,我秉承“良师益友”的为师之道,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大学生。至今与许多学生(毕业多年、国外升造、在校)经常保持联系,为他们提供专业上的帮助。对于一些精神上忧郁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寒门学子,无论是人格培养上还是经济上扶持上,我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努力尽到一位党员教师的职责。对于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我的能力范围内会推荐他们继续升造,曾十多次推荐学生成功申报国外知名大学。
教学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有奉献精神的岗位,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来投入工作。自2001年以来,我曾荣幸地先后担任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工作。这期间,为了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我认真地履行职责,勤奋努力工作。在2004年“管理学”校级精品课程申报中,即使连续3个晚上加班到凌晨3点,也从不为此后悔或者抱怨,只是为了让该项目最终获得立项。在任职期间,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我们企业管理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最终,2012年工商管理专业被评为“五星级专业”。 尹俊杰整理
体军部 叶东惠教授
运动成就健康
我在全校女教师的体检报告中看到了如今作为女性高级专技人员的令人堪忧的现象,我们的女老师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各种因缺乏运动而出现的疾病时时缠绕在身上,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本钱;体育锻炼不是奢侈品,而是健康生活必需品……诸如此类的健身理念倘若能更多地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空隙中体现出来,拥有健康的身体、优美的体态就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人们常说:“运动是防病治病的良药”。的确,适当的有氧运动对于降低冠心病、各种癌症的发病率、防治慢性腰痛、骨质疏松以及延缓衰老方面发挥了极大地功效,对于防治超重和肥胖的作用更为显著。
运动,一般指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的活动。它包含各种形式各种强度的消耗能量的方式,科学地来说,让我们的脉搏达到120-160次/分钟的运动就是我们一般追求的有氧运动。这样的有氧运动,每周只要3次,每次30-6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我们的身心健康。
当然,运动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健康的运动方式也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健康原则、渐进原则、全面原则、坚持原则、安全原则。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做适合自己各项身体素质的运动,做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的运动同样也是运动过程中非常需要注意的。这其中,值得推荐且受众面广的运动大致有如下几种:改善心脏功能的有氧舞蹈、最常用的“健心运动”快步走、最时尚的健身运动“绿色运动”、不负担体重,最安全的运动游泳、以及各种预防颈椎病的运动、脊柱保健运动、办公室健身运动……
最后,定期参加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于及时调整健身运动计划,改变健身目标也是重要的导向。我相信,重视体育运动,让体育运动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们能够享受的健康幸福生活一定比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多得多。 刘恒整理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赵海利教授
在兴趣中获得成功
对于女教授如何兼顾科研与家庭的问题,我认为两者之间是不冲突的。作为一名女教授,教学与科研对我自身而言都是工作的需要,而家庭是我生活的需要。两者可以兼得,但其中重要一点就在于从兴趣中把握平衡,获得成功。
首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开展教育工作。其实无论做什么工作,也许我们不擅长这份工作,但若我们从心底喜欢它,对它有兴趣之后就会努力去做好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秉承着一份真诚的心去教育人这样才是真正的教师。
再者,作为一个教授,科研工作也是本职需要。如果不能做到对科研多么感兴趣,但至少要做到不反感,随后才能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做好这份工作。做科研我们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确定做调查研究的方向,这样才能更长远的在这条路上做下去。我们需要确定一个长期目标,也许中间的有些过程有些偏差,但只要确定了目标,并慢慢地向此发展,最终终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对于青年教师,我以过来人的经验劝告大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人对事不要操之过急。虽然当前的考核制度、科研教学压力等因素确实会令人步履匆忙,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先选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再去进一步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世界上的好东西有很多,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也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好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东西,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定下目标,寻找到适合自己更加重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杨田整理
校青年女教师发言节选
携手融入财大 共筑美丽梦想
会计学院 张丽平
很荣幸作为女教授与女青年教师牵手的对象,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博士,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女教授的经验交流,女教授们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工作,处理工作与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这些使我获益匪浅。作为一名青年女教师,要尽快成长、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做好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女教授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素养。
对于我们刚刚成为教师的青年教师,我们应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而女教授们教学经验丰富,讲课水平较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困难与问题时,应该虚心向女教授请教。此外,我们更应该学习女教授们以身作则,自觉追求高质量教学的精神品质。
其次,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依存与促进的关系,科研是提高大学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除了在教学上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我们也要注重自身科研素质的培养,除了完成教学工作,还要在平时坚持阅读学术论文,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关系,除了认真工作与努力学习外,我们还应学习女教授们重视坚持锻炼身体,提高生活品质的生活态度。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女教授们不仅是我们的同事,也是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导师。我们会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争取得到全面提升。
艺术学院 蒋丽娜
自从进入浙江财经大学的大家庭以来,这所美丽的高校不断给我惊喜和温暖。从最初新近教师培训到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各类专题讲座,再有最近举办的“女教授助成长计划一——与青年女教师畅谈美丽人生”校女教授联谊会。让初来乍到的我有了集体的归属感,有了在这热土辛勤耕耘,挥洒汗水,收获丰厚果实的憧憬。
第一次参加清一色女教师出席的联谊活动,感到非常新鲜和热闹。大家在图书馆书吧围桌促膝交谈,轻松又活跃。女教授们在投影前讲述着各自的成长历程,在我梦想的天空划出了一条条轨迹,也让我间或静静思考起未来的自己在教育领域的奋斗方向,想象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道成长轨迹。
非常感谢学校的良苦用心,相信女教授与青年女教师结对牵手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实实在在的提升与帮助作用,为我们这些年轻女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典范。真心希望此类活动能传承下去,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当年轻女教师长成女教授,会有更多的回忆和感恩回馈学校,感染新人。
工商管理学院 王媛媛
入职三个月,我便体会到了身上的责任与压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不足,如: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经验有待丰富,知识领域有待拓宽。和在座的各位长辈相比,我有太大的差距,“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迫切的期待在老教师们的带领下,尽快成熟、尽快完善。这次活动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各位女教授的发言让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继承和发扬老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联谊会上的拜师结对活动,我会认真学习长辈们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将他们在教学领域这片沃土中,孕育成的优良传统,继承并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去,用我们的爱心和激情,把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其次,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真诚地向老教师请教。通过老教师们的言传身教,以老教师深厚的涵养,丰富的学识,精湛的教艺,给我们更加厚实的滋养。
第三,要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科研论文的撰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我们会制定好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向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学术理论的探索者,成为有创造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合格教师。
相信通过各位长辈的言传身教,一定会促使我们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