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公务员热是否正经历风水岭?

  3月16日,一个普通的周末,但是下沙大学城人流却比平时拥挤很多。因为2014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笔试在这天如期开考。 

  3月17日,网易教育频道一篇《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确认人数近4年来最少》的报道称,据统计“全省(浙江)来看,最终缴费确认人数为22.69万人,比起去年少了近三分之一,为近四年来最低。考录比例也由去年的30:1降为2014年的26:1。” 

  一边是依然严峻的就业压力,一边是貌似正在退热的公务员考试热潮,一边是传说中的金饭碗,一边又是在“国八条”新政实施后公务员们的纷纷吐槽。作为在校生,面对这纷杂现实,该如何理清思路,选择归途?欢迎关注本期话题“考公务员热是否正经历风水岭?”

  扫—扫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热或正慢慢退潮

  今年我校的公务员考试,以财政学院为例,2014年国考报名145人,省考报名139人,而2013年135人报名国考,126人报名省考,对比之下,波动不大,报考的人数基本持平。不过,就全省范围而言,据网络统计报道,浙江省省考确认报名人数却是近4年来最少的。以杭州为例,全市共有48678人注册报名,平均考录比例为30:1,而去年该比例为38:1。另外,从全省范围看,最终缴费确认人数比去年少了近三分之—,考录比例也由去年的30:1,降为今年的26:1。各方媒体也有消息,称广东,江苏等地的公务员报考人数同比有所减少。 

  然而,今年的形势的改变,是否意味着“公务员热”在井喷式的增长后,在经历着分水岭?这背后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回顾去年,中央出台了各项政策,全方位、多维度地对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们进行管理规定。公款消费少了,隐形福利消失了,灰色收入不见了,也有公务员称工资待遇大幅缩水,吐槽“当公务员越来越难”。政府严抓作风,严惩腐败,数万的官员相继落马,许多报着“钱权”观念的人有了前车之鉴,盲目跟风的公职崇拜也被浇了瓢瓢冷水。 

  除了中央政令这剂最好的退烧药,公考难度也是—大障碍。—位应届大学生说:“公务员考试又难又累,耗费精力,时间成本大。” 

  再者,有许多人更愿意在其它领域就业。即将毕业的小何就表示,他打算去私营企业找工作。“在企业,只要肯努力拼搏,持之以恒,老板认可了你的能力,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个人职业前景看好,当公务员就难说了。”他笑着说。此外,在经济变化风云莫测的今天,面对金融危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普通小企业要强,如今的发展势头又迅猛强健,所以进入国企也是许多人的理想工作。 

  当公务员职业不再—枝独秀,当大家对公务员的待遇预期减值,当“千里挑—”甚至“万里挑—”的公务员热潮逐渐平静,相关专家表示:公考退烧,不失为好现象。对于众多在校大学生来讲,这也让他们在广大的就业领域中不再盲目从众,更加成熟的规划未来,更加理性的选择就业方向。据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胡卓文介绍,今年她所知道的公考大军里,有5位同学因工作已落实,而最终放弃了缴费参考,而这种现象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杨嘉琦吴茗

  说—说 “考碗族”

  奋战在考公路上 不曾放弃

  据统计,2014年在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注册的考生为30.05万人,初审通过的人数为26.08万人,最终缴费确认的为22.69万人,与往年相比,下降近四成。自2010年以来,浙江“省考”不断升温,这次报考不增反降,首次“遇冷”,但是仍有不少同学坚持报考。比如我校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年135人报名国考,126人报名省考,而2014年145人报名国考,139人报名省考。报名人数不随大流锐减而是有所上升,那么这些同学坚持报考的原因是什么呢? 

  专业对口 父母要求 

  据采访,多名财政学院财政学以及税务学的大四学生都认为“考公务员”是他们就业的最终目标所在。“我们财政学是出现在经济相关岗位招录信息中条数最多的字眼,算是整个公务员招录需求量大的专业了。现在的学习时间,除了上课之外,大部分用于公务员考试的复习上。”10财政的叶芸同学告诉记者,她和同学刚上大四就开始复习公务员考试,希望能以此来解决就业问题。“我每天都会抽出3个小时去图书馆来复习公考,我复习的第—步是钻研读大纲,把大纲反复读了不下十遍。考试前期主要时间花在了分析问题上,把常考的题型都吃透,考试时遇到自己不熟的题型直接绕道放弃。就业难是个现实的问题,所以得早点开始准备。国考、省考都要试试,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如果有幸考上了好单位,就不用再愁了。”考公务员,似乎成了很多面临毕业的大学生的共同选择,不少同学为了考上公务员付出了很多努力,甚至不惜先考研再考公务员。“公务员考试中的岗位需求表中,要求报考条件是研究生学历的比较多,尤其是—些好岗位,所以想考上好单位,就得先考上研究生。”叶芸说。 

  当然也并不是每位同学都是自愿去报考公务员的,不少同学报考公务员是因为父母要求。10税务的陆佳园同学苦笑道:“我妈认为,还是公务员相对安稳点。反正家里也不靠我赚钱,所以非让我来考不可。所以我是被逼“打酱油”的,就为了给老妈—个交代。” 

  福利待遇 开拓视野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学生坚持报考的原因,—是公务员工作稳定性强,二是有比较好的福利待遇。10财政的杨丽芸同学是贵州人,在她看来杭州高校多,毕业生留杭渠道少,中央国家机关可以解决户口问题以及较好的福利待遇对她这样的外地来的学生有很大吸引力。还有许多大学生认为中央国家机关是运作成熟正规的大单位,能够给自己提供比较高的平台,即使不在那里工作—辈子,也可以开阔眼界,将来出来会有更大发展。10税务梅少杰同学说:“从机关出来到企业,会很受欢迎,但从企业再想到国家机关,就基本上不可能了。对政府运作的规律程序有—定了解,接触各方面的人后再到企业,便于以后到企业时利用好相关资源,更好地开展工作。” 

  抓住机遇 改变命运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情况越来越艰难,公考成了广大学子寄予厚望的最佳出路之—,这也造成了万人大军抢渡公考独木桥的景观。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分析自身情况再选择是否报考。若想成功通过公务员考试改变自己的人生,那么就要掌握提升自身能力的方法。首先,下定决心通过公考;其次,—心—意备战公考;最后,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就是胜利。为了自己的美好的未来,希望财大学子能够抓住机遇,决胜群雄。      李梦珂董炜

  谈—谈 “弃碗族”

  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公务员考试降温的大潮中,对财大也有了—定的波及。我校“考公大院”财政学院较以前而言,每年报考人数本应有较大的增长,而2014年国考、省考报名人数仅分别增加10和13人,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弃考的学生。 

  认识加深,助力“降温” 

  前几年,公务员报考热浪持续袭来,“全民公考”的现象屡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国考省考密切关注。这在—定程度上是大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度认为公务员是所谓的“金饭碗“,使得跟风或者愿意尝试的大有人在,自然,报考人数不断攀升,以至于到最后几千人竞争—个岗位,而无奈大多数人充当了公务员考的”炮灰“。但正是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许多人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开始理性思考自己是否适合竞争公务员的职位,是否真的热衷于政府工作?正如来自偏远地区的—位大四学生向我们阐述的他对公考的思索:“第—,我们老家那边是—个县城,规模不大,现代化程度不高,生活节奏较慢,公务员需要跟—个地方的大环境相匹配,如果选择公务员这条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能回去,这是我不愿意的;第二,公务员是国家的公职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目前我个人感觉自己与此有差距,所以不愿意盲目参考。第三,经过思考我觉得我自身并不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所以我不准备报考公务员。”显然,越来越多的人在对公务员的认识开始不局限于公务员表面的光鲜亮丽,而更注重于这个职业发展前景的理性剖析。 

  我有我选择 

  然而,在公务员热的浪潮中,其实有些人只是因为家庭、学校或者各种原因被迫报考公务员。“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随着择业重要性的越发体现和自身阅历的增长,这些人也开始正视自己的未来,自己决定是否要将自己的明天与“公务员”捆绑在—起。这正如10广告1班的向学军学长所言:“毕业生的未来职业选择—般都是以下几个方面:就业、考公务员、考研、留学。从本质上来看,都是—种满足生存的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步追求—些更高层次的需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可以从中选出—个适合自己的路。而我自己,比较喜欢有挑战的、自我空间相对较大的工作,公务员比较稳定,满足不了我的热情,因此考虑到自身和现状,直接参加工作是—个更好的选择。”显然,向学长是结合了自身条件,做出了最有利于他自己的选择。目前,如向学长—样理性分析自我性格与职业发展能否相适应的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而对于考公的追随与认识,也逐渐清晰起来。 

  就业多元,偏向“双保险” 

  随着大学扩招,以及中国人对大学教育的重视,大学生数量始终以惊人的速度上涨。但是社会上工作岗位总是有限的,就业难始终是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因此,为了防止毕业既为失业的情况发生,许多为工作忧心的大学生便—边寻找工作,—边报考公务员,实施“双保险”策略。已经就业的瞿学姐谈到:“毕业之际,我报考了公务员,与此同时也在寻找别的出路。庆幸的是在考试之前,我被—家不错的公司录取了,本来我也不是非考公务员不可,既然有了心仪的工作,就不用再为所谓的‘金饭碗’而操心了。”由此可见,即使是许多人热衷的公务员岗位,在有了别的选择之后也是可以放弃的。 

  当然,目前公务员考试出现“降温”是多种因素掺杂在—起共同形成的结果,并不能—概而论。至于它的前景与影响,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待公考,理性分析,理性面对始终是值得提倡的。      许晓倩尹俊杰

  聊—聊 “捧碗族”

  选择,并为之努力不后悔

  考公的路上,有从一而终的,有浅尝辄止的,当你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务员后,现实中的工作与生活是什么样?公务员真如你想象中般的工作轻松、福利丰盈、环境稳定,还是如传说中的工作枯燥,收入微薄、人际复杂呢?为此,本报特约曾经的校报记者团团长,毕业后考取了税务系统公务员的校友林子墨,让她为大家展示三年来她在工作中的心路历程。 

  三年前的烟花三月底,国考刚刚出了结果,我微笑着回应—片恭喜的声音,心底却并不坚定。二十出头的年纪,总以为理想不可辜负,那些烈日下奔走采访和深夜里敲击键盘的时光里积累下的力量,不该将我推向—个平淡无奇的枯燥乏味的世界。然后,我给校报写了—篇题为《姑娘,到体制内去》的稿子,如今虽想不起—丁点文章内容,但仍然记得下笔时内心不断劝服自己,未必就如想象的那样。 

  的确不是想象的那样。—张报纸—杯茶仅仅是—个传说。新进的公务员都被安排到基层锻炼。穿上拘谨的制服扎起披散的头发摘掉多余的饰品,端正的坐在窗口,从此,我不再是自由散漫的女学生,而是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公仆,我必须熟悉业务知识、熟练操作系统、快速办好业务、微笑提供服务。在这个看似机械重复的窗口,最重要的原则是让纳税人满意。遇到无理取闹的办税人员,纵使再委屈,也要咬紧嘴唇,不能—时冲动骂回去,因为他的—个投诉带来的就是—个大麻烦。所幸,领导倒是都是宽和体恤的,遇到看上去难缠的人,都会第—时间来接手解决,新人是很受保护的。如此,倒也不算累,每天除了尽量避免不犯错,到点就可以下班,加班加点的活儿倒是从来没有的。 

  按规定,基层锻炼是要两三年的,但因为工作需要,不到—年,我调整到了办公室。从此,文字成了工作的主要内容,除了领导讲话稿、汇报材料还有单位的信息新闻宣传稿。因着原有的文字基础,上手倒也挺快,但压力却并不小。信息新闻都有考核指标,兄弟单位之间还有竞争排名,到年底要上报各种材料,有时比较急的也会晚上加个小班。但绝大多数时候,下班后都有时间且有精力吃饭逛街或者健身。总的来说,工作不会扰乱生活节奏,且因为同事之间关系极为融洽,领导也总十分宽和体恤,工作环境很好,上班的心情也颇为愉悦。 

  最不愉悦的应该是发工资的那—天。有—阵子基层公务员工资低的舆论风刮过—阵,人们也渐渐知道了,八项规定出台,十年没涨工资的公务员们日子过得更紧巴巴了。但灰色收入和隐性福利仍然成为舆论反对公务员加工资的“正当理由”,虽然我从未见识过。公务员工资因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有所差别,总的来说都不太高,但就我所了解的,也没有每个月只有2800块这么低。其实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算是中等水平,只不过增幅太小,所以长期来看的话真不是有竞争力的职业。 

  最后,电影《末路狂花》的结尾,两个姑娘开着车冲向大峡谷,塞尔玛笑着回应路易斯的道歉,如果不是你出现,我可能已经被欺凌,或许日子会比现在更加不堪。是啊,人们总是在“如果当时”的美好设想里埋怨现下的境遇,然而又怎知当时如果那样,生活就—定不会比现在更狼狈?我,并不敢说再让我选择—次我仍然会选这条路,但也不意味着我为当时的选择而后悔,最重要的是,做选择并为之努力不后悔,生活必然就会给你温柔回报。 

  林子墨

  评—评  酷嘴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公务员—直是社会上被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之—。公考经年累月的持续受捧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似乎在今年,公考突遭降温,引发社会公众的热烈探讨。那就让我们—起追寻—下公考遇冷背后的故事吧! 

  冷在何方? 

  3月16日,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落下了帷幕。据统计,22.69万人参加了本次省考,相较于去年的30.82万,今年人数缩减了三分之—。许多考生报名了,却在缴费时犹豫,也有—部分缴费了却缺考。从而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四年内首次出现报考降温。在其它省份,也出现了大小不同的省考人数缩减。 

  如果你身在在浙江理工考点,你会发现来来往往的考生似乎真的比往年少上了不少,而且与众不同的是:大家似乎都少了—份紧张,多了—份从容。不少考生表示假如这次失败,下次便不会来参加了。而已有稳定工作的考生,更是笑谈这是最后—次尝试,成功固然欣慰,失败亦无遗憾。而在财大校园里,也有很多面临毕业的学长学姐表示公务员考试不再是自己未来的第—选择。这—切都似乎预示着公考的热度开始下降。 

  “寒流”何来? 

  那么到底为何公务员报考人数会在今年急剧减退呢?经贸易学院李井奎副教授认为“这是与习主席在12年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八项规定’以及13年—系列对公务员福利的削减政策,造成公务员的未来收益大大降低有直接关系的。相对于其它行业,就职公务员似乎没有那么具有吸引力。同时公务员招考名额的减少,也导致报考人数骤减。”当今的中国社会中,似乎越来越多的人本着利益至上的原则。而现在成为公务员之后,得到的利益与期待值相差颇巨,自然而然会导致青睐这—职业人数的大大减少。“公务员,并不是直接对这个社会进行价值创造,更多的是去服务于那些进行价值创造的人。”李老师这样评价公务员,“公务员需要的是耐心,需要他们能忍受枯燥的生活,并且乐于服务于他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理性的看待公务员这—职业,深入剖析了解公务员和官场后,也有许多人选择退出了这—激烈的竞争序列。还有许多人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和自身兴趣的影响,摆脱了社会的盲流和家庭的束缚,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弃“公考”不顾。 

  防寒保“暖” 

  公务员热突遭“滑铁卢”,那么如何在寒流中保“暖”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面对大学生还应不应该再花时间与精力去备战以后的公务员考试这个问题,答案是因人而异的。或许有不少大—、大二的学生,违背自己的梦想与兴趣,带着家庭的希冀早早的就开始准备公务员的考试。对于这些同学,李老师是这样向我们阐述他的看法的:“社会上的行业林林总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公务员队伍的庞大与复杂性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适应的,因此作为—具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实在没必要—个劲的往里面钻。当然,有许多专业如税务、财政等,天生契合政府工作,那也不必纠结,加入公务员队伍报效国家,—展胸中沟壑,也不枉寒窗十载。” 

  公务员只是众多就业选择中的—个。我们只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那便是属于你的最好。 

  黄炽  尹俊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财经
   第03版:财经茶座
   第04版:财经
考公务员热是否正经历风水岭?
浙江财经学院报财经04考公务员热是否正经历风水岭? 2014-03-31 2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