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公祭日活动。我校外国语学院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历史不容忘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为了让在校大学生充分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了解公祭日,学院在一楼大厅举办了海报展,图文并茂地介绍首个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时间、目的和意义,以此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激发同学们为国家富强奋发学习的热情。
外国语学院重点向学生推荐了《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国家公祭》等权威读物及《南京,南京》、《拉贝日记》等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以此帮助学生读懂历史,深刻体会民族之痛。
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利用网络,积极开展在线南京大屠杀公祭活动:公布了“国家公祭网”网址,学生们纷纷登录并通过“鲜花”、“献祭文”等形式参与祭拜;通过微博、微信平台转发《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和国家档案局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历史真相还原和评述,引发学生热议;利用“浙财外语老邓(邓读会)”微博公众号,开展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知识答题活动,全院学生积极参与,累计阅读量已超过2.2万次;由学生发起“#铭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不容忘却#微博话题,广播阅读量已达到7600余次。
不少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纷纷转发“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牢记青年之责任”、“铭记历史之伤痛,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更有不少同学留言,12级英语专业学生党员卢琳写到: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要铭记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强大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3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黄丽莉则表示:“设立公祭日,并非为宣泄情绪,而是为了使全国人民融为整体,同悲同记,避免历史重演,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本报记者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