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美文、共享科技、共享经济,每个人都乐于共享,享受这一切。那个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仿佛在各方各面的共享中向我们走近。在这么一个看似美好的共享时代,有一种声音在共享的大潮中呼唤着独创。
假如你有一块拼图,通过共享已得到了成千上万的拼图碎片,但此时仅仅收集来的碎片,就算你把它拼好了,拿起来走两步,会散会丢。你甚至还可能因为那沉重易散的拼图举步维艰呐。那过度的共享,反而成了一种枷锁。一味的美文欣赏,只是对个人文风的束缚,没有自己的作品,永远无法挣脱。往大了看,中国也不是没有购买过他国的舰母,但那种军事科技的共享,使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基本受制于他国,无法掌握自己话语权。山东舰的诞生令无数中国人热血沸腾,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一代代科学家的探索并投入实践,打造出了中国第一艘独立制造的航空母舰。这是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笔,是一次属于中国的独创。我们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独”意味着不再受制于人,有了自己的掌控权。中国用独创挣脱了身上的枷锁,才能走向更开阔的天地。
在共享的趋势中,我们掌握着毛笔,书写着人类文明的辉煌。文明需要不断蘸墨续写,而那墨水叫独创,它使文明延续,使历史走向未来。没有创新,何来共享。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支付宝的出世掀起一股热潮,一项项发明将我们推向了现代化的新时代,而更美好的理想社会也一定只会在独创中实现。
而追求独创真的只是鼓励人们搞发明创造吗?面对更广阔的人民群众,独创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新”的精神和一个为了独创成果而努力的过程。丁真的走红可能是偶然,但他身后的理塘被看到却不是偶然。因为独创精神中的“新”,理塘县政府在发现契机的第一时开辟了一条发展新道路。为了这一天,其实他们已经尝试了了无数路径,努力了无数个日夜。独创精神的渗透,使他们看事物的切入点是新颖的。正是独创精神中的“新”和每一个人的奋斗构成了一个有活力的社会。
时代不乏共享者,珍贵的是那一个个敢于创新的先锋。如今中国的齿轮需要创新者们来推动,中国创造的金名片只会在创新中打响。
在共享的热潮中,我们追寻独创的光芒,期待开拓性的独创。
■402班王清怡
生活中处处是共享:通过网络链接传播甚广的美文,点开图片便可欣赏到的美景,扫码支付拿到手的时装。当今科技的发展通过共享,使我们的生活无比便利,但逐渐地我们产生了“共享惰性”,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能力。
我们难以感受美文作者的独思,难以体会摄影师们的心路历程,更是不明白扫码与支付背后的科学原理。毕竟它们只属于独创者。一味共享,可能使我们的思维一步步僵化倦怠,最后只能沦落为靠他人而活的“精神乞丐”。这对我们个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争做独创者。
独创不仅让个人思维活跃,对于一个国家,这更是它独立、自强的资本。
就拿科技来说,一个国家可以共享他国的科技成果,但他终究难以获取关键的核心技术。更是欠了对方一个人情,给对方留下了话柄。
想想近年来中美贸易战的受害者“中兴”,它依赖于美国的芯片技术等先进科技。中美贸易战打响之时,他便失去了生产的核心工具——美国禁止向中国运送芯片,成为了市场的弃儿。依赖共享他国的技术的“中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共享的最终结果可能会使自己遭殃,而成为独创者才是关键。
相反,在此不利环境之中,华为却成为了中美贸易战的主力军。它依靠的,便是自己的独创能力:华为早已研制自己的芯片多年,在此危急之际,他们独创的“麒麟”力揽狂澜,给予我们与美国再次在贸易战中进行战斗的力量。华为证明了独创者才可能是胜利者。
独立创新的例子太多:小米首发的ireader彩色水墨屏阅读器领先于美国的老品牌kindle,为中美贸易战出了一份力;中国独立拍摄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特效已不输好莱坞大片,给外国人一个大惊喜……这些无不彰显着独创的重要性。
如今,中国正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将来的发展离不开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努力奋斗。因此我们应争做独创者,以独立自主的姿态面对生活与未来!
■403班蔡万恒
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说,“独创性是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一种独特的方式。”独创能展现个性,共享则会让世界文化繁花遍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果独创是一个人点亮的微光,那么共享就是由独创汇聚而成的星河。时代呼唤独创,时代也需要用共享连接起人与人之间的脉络,共享的核心在于独创。
在生活中不乏“共享者”,却鲜有人能独创自己的思考。“共享者”们通过互联网就能获知天下时事,打开图片就能了解身边点滴,扫码支付就能将时装收入囊中,共享他人的成果。而独创则是在一张白纸上描摹属于自己的图案。是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是草原人民创造的拥有鲜明民族烙印的游牧文化。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在大漠狂沙中研发的军事技术,是居里夫人提炼的放射性元素在黑暗之中散发的蓝色光芒。而在信息纷繁芜杂的今天,一切似乎只需要共享,独创正变得越来越艰难。
独创即意味着独立自主思考,创造出崭新而具有匠心的事物,它是共享的基石。
独创是一种即使想要的事物唾手可得,也会在生活中放慢自己的脚步,去思考、去创造的态度。在时代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独创让我们沉淀自己,追寻属于自己的远方。陶瓷印章传承人刘欣,将现代刻字艺术的元素融入到古典陶瓷印章中,他的作品颇具视觉冲击力和跨越时代的节奏感。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艺术符号就要固化时,又将大漆工艺运用到陶瓷印章中,从而创造出了斑斓彩,使陶瓷艺术散发出别样的魅力。刘欣本可以选择安于既成,可他却选择了继续创造独有的艺术符号。这样的独创,是一条艰苦的艺术道路,在一次次锲而不舍的探索后,成功总会不经意间敲响你的命运之门。这样的独创所获得的产品,恰是一种良好的文化载体,推动了中华文化被世人所共享。因此,没有艰苦卓绝千锤百炼的独创,何来为世人所称道的共享?
时代需要共享,但时代更需要独创。
独创让一个人的思考不会重复千篇一律的旋律,它是一个时代的乐章中悦动的音符。现如今,一个个独创产品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华为5G让信息的传播更便捷,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让支付方式更加智能,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转为“智造大国”。可见,独创能使中国加快发展的脚步,增加我国的国力,不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一个国家有独创,才能掌握核心技术,不被别国所压制和威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独创响应了时代的号召。
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说:“过多地吸取别人的独创思想,就限制了自己本来拥有的那一份思辨能力的发展。”有的人只享受别人的成果,而不提高自己独创的能力,有的人坐享其成却还沾沾自喜,殊不知独创能力却渐渐缺失,在人生路途中迷失了自己。
独创,是一种智慧,一种不泯然于众人的个性,一汪推动国家发展的不竭源泉。在独创中共享,将独创的点点微光汇成共享的璀璨星河,这是生命的意义,也是生活的意义。
■405班徐敏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与技术的共享日渐便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随之而来的一个新问题便是——许多人的思维被自我局限于共享的便利中,因而逐渐丧失了独创的能力。对此,我认为发展,从长远来看,应以独创为先。
首先从概念上看,何为独创,何为共享?以开锁为例,一位锁匠苦心钻研一把锁的构造,据此制造出特定的钥匙并成功打开了锁,此为独创。而这位锁匠出于善心,将这把钥匙分享给了众人,使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仿造这把钥匙从而打开这把锁,这便是共享。试想,若没有锁匠的苦心钻研,何来开锁的钥匙?没有钥匙,又何来共享?由此可见,独创是共享的基础,故而长远发展应优先推崇独创。
或许有人会说,前人未开之锁自然要靠独创者打开,但前人已开之锁只需依靠共享所得的钥匙,便可解决了。然而,前人所开之锁便一定同你现在所要打开的锁一模一样,分毫不差吗?几乎不可能。而钥匙与锁就算只差分毫,那也是不匹配的。故而,共享的过程中亦需要再创,再创也是一种独创。为何近代中国探索史中,君主立宪失败了,民主共和也失败了,社会主义却拯救了全中国?为何中国共产党起初模仿苏联的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失败了,而农村包围城市却大获全胜?这正是因为前者从西方共享到的钥匙是西方独有的近代化钥匙,却与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锁毫不匹配,而后者则经过深度思考与严谨剖析,再创了一把走向近代化的中国钥匙,最终引领着中国蓬勃发展。所以,以独创为核心的共享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用处,否则只是拘泥于形式,徒有其表的空壳罢了。
当然,以上仅是导致一些人丧失独创能力的一部分外部因素,即共享的过于便利使其忽略了独创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来自于其自身的惰性。“反正还有比我更厉害的人会解决这些问题的……”“能者多劳……”“反正还有别人……”……这种普遍存在的依赖共享的侥幸心理是不可取的。菟丝子失了寄主便无法存活,米虫食尽米缸中的米,终会落得饿死的下场,唯有参天大树扎根于土壤,脚踏实地方能自给自足。独创便是这样一种生活姿态,主动积极,求知探新,如此才能如参天大树般茁壮成长,全面发展自
我,乃至社会、国家。而共享则是一种大气从容的风度,如同大树不吝啬它的阴凉,是建立在独创基础上的一种生活智慧,但若究其根源,自然还是独创为主。
小至难题中迸发出的新思维,大至学术领域或社会领域的新理论,面对各式各样的“锁”,新时代青年不仅要做一名共享者,更要以独创为先,努力成为一名独创者,一名有智慧的“锁匠”!
■406班周盈
科技时代在迅速便利着我们的生活。通过那些虚拟的网络交互平台,急速涌现的数字技术,我们可以实时共享最前沿的主题,最新的脑洞。一句诗可以在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成为街头巷尾的现代“柳词”;新鲜出炉的科技产品在世界各地同时发售,每一位消费者都得以共享其便利。
的确,从“共享单车”发展至“共享经济”,“共享”这个词随着新时代汹涌而来。然而,与之相随的,却是“原创”越来越罕见,“专利”越来越重要,“匠心”越来越珍贵。
个人独有的创意无法共享,文化需要独属于自己的“原创”,才能经历时间风雨。影视圈的一部部作品被指控抄袭,更有甚者将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徒有其名的设计师腾挪拼凑他人稿件,美其名曰“借鉴指导”;盗文剽窃,偷盗行径屡出不穷,屡禁不止,层出不奇……创意不应该“共享”,文化不适于“拼凑”,自媒体平台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是知识产权侵犯愈演愈烈的时节,真正的创意越来越少,只剩下指数级膨胀的相似品代替品,千人一面,也难怪有科学家预言,人工智能的创作终将领先于人类了。
战略意义的技术不会共享,国家需要独属于我们的“专利”,才有自主发展的底气。远到美国对中信的上亿专利罚款,近到川普对华为的步步相逼,“专利”这个词被人们一再提及。没有对技术的自主掌控,国之重器无异于无本之木、镜花水月,现实击破梦幻,而变革之途唯有创新。华为的麒麟系统、海思自主研发的芯片,力挽狂澜之际,也不禁让我们深思。——不够,远远不够。自主掌握技术的道路还很漫长,但远有突破技术封锁,国内攻关的两弹一星,近有国产C919大飞机,辽宁号航空母舰,我们一步步走着坚实的创新之路,于绝境里创造希望,于困局中书写无限创造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时代呼唤的,是匠心独具,是在坚守中开拓进取。故宫不久前迎来了300华诞,同样上了热搜的,不仅是故宫坚守的匠人们,还有随着电商平台涌现的故宫文创——那些脱胎于古典美学的精美造物,继承着人们对过去的美好想象,并与当今时代无缝对接。“泥腿子”科学家在田间改良作物,数十年如一,最终获得了院士的殊荣,为解决吃饭问题再攻克一难关。匠心从来都不止局限于对传统的精益求精,它已经被赋予了更博大、更广阔的内涵,呼吁我们不断进取开拓,用恒一不变的专注创造更丰富的价值。
共享确实就在我们身边,但更深的“价值”光芒永远不会被肆意扩张的“共享”藤蔓掩埋。优秀的时代不会缺乏共享,但没有一个时代会拒绝创造。在如今更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前,创造被前所未有的以“超大写”形态呈现——这或许是一个契机。
一个提醒人类,共享浪潮下更要坚守创造之光的契机。
也是一个,能够用创造书写的,崭新奇迹。■407班张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