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学院“十四五”的开篇布局之年,也是学院争先进位的关键之年,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教改、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1年12月24日,学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年度十件大事评选后得到了师生们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根据微信投票结果并结合专业意见,现正式公布学院2021年度十件大事。
1
学院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6月初,人社部对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64家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建校40余年来,一直以培养建筑业高技能人才为己任,高质量培养人才,在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成绩抢眼,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得到了行业、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被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学院也是本次评选浙江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2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景宁民族分院正式成立。9月1日,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景宁民族分院正式揭牌成立。首届招收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和电梯工程技术三个专业共155名初中应届毕业生。新校区建成后,景宁民族分院将逐步开设6-10个品牌专业,通过3至5年的努力在景宁县建成一个区域规模最大、辐射能力最强、产业契合度最高、服务就业最好的职业教育基地,以职教力量推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3
学院成立“数字建造产业学院”。9月6日,浙江建设技师学院与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成立“数字建造产业学院”,标志着学院从培养“传统工匠”向“数字工匠”的转型发展。今后,产业学院将紧跟建筑业数字化改革方向,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力争通过3至5年的时间形成品牌效应。
4
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在深入分析职业教育和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广泛听取校内外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接集团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基础上,学院形成、完善并发布《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学院的发展目标、主要措施和保障措施,为学院向建设全国一流技师学院目标绘就了清晰的路线图。
5
学院制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12月3日,学院发布“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围绕“规模、专业、人才、德育、竞赛和文化”等九大品牌、23个子目标、3张金名片(简称“9233”品牌计划)制定,同时明确了每个品牌的建设目标和实施途径,清晰地阐述了学院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擘画了学院振翅高飞的蓝图。
6
学院被住建部授予“突出贡献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代表团取得1枚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其中我院两位选手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参加比赛并获得一金一银两块奖牌,占奖牌数40%,表现抢眼,被住建部授予“突出贡献单位”。长期以来,学院深耕住建行业,在人才培养制度、办学成果等方面得到了住建部高度认可。
7
“4+1+12”,学院深度参与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7月初,人社部公布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我院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瓷砖贴面项目3个国家基地的基础上新增数字建造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我院教师王华飞被确定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王华飞也是第46届世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中最年轻的专家组长。学院12人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经过首轮阶段性考核后,学院共有11人进入第二阶段集训,继续向6个项目“国手”发起冲击。
8
学院党建工作获省国资委、省机电集团表彰。7月2日,在浙江省国资国企系统“两优一先”表彰会暨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会中,学院第一党支部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浙江省机电集团党委授予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建筑工程系主任张国华“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授予建筑工程系教师、世赛金牌教练王华飞“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既是对学院党建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接下来,学院将在党建引领下,进一步凝聚合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9
学院新增13位“全国技术能手”。8月初,人社部向学院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13位师生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截至2021年末,学院已经拥有17位全国技术能手。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学院不仅在办学成果方面不断突破,更培养了一支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0
学院五位青年教师被授予“新时代浙江工匠”、“新时代浙江青年工匠”荣誉称号。4月,我院徐震、王华飞两位教师被授予“新时代浙江工匠”称号。12月,我院高宇宙、顾威烈、叶节霖三位教师被授予“新时代浙江青年工匠”。五位教师的入选,极大的激励了学院其他教师练就过硬本领、提升专业技能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