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之江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亮小桔灯
◎学生工作处(团委),信息工程学院

“点亮小桔灯”爱心服务队在富阳市上官乡建立实践基地

  “小桔灯”的名字,取自冰心的名作,作品中那—缕微弱的光至今仍温暖众人心田,影响着—代又—代人。2011年7月,这盏“灯”在富阳为留守儿童点亮,随后向社会各个角落投射光芒,从爱心支教到关爱空巢老人,从无偿献血到社区服务,他们的足迹遍及富阳上官乡、杭州水澄桥社区、绍兴柯桥等地。他们坚持“微爱传递”的团队精神,以微力量聚合正能量,共同传递爱心与希望。他们就是信息工程学院“点亮小桔灯”爱心服务队。 

  点亮小桔灯,让微爱无声接力 

  —抹橙红色,勾勒出青春的身影,那是“点亮小桔灯”爱心服务队的最美标签。他们在大学最好的时光里,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提溜起所谓无处安放的青春。队长钱丽燕说:“—旦进入这个团队,便不再想离开”。 

  2011年7月,学院团委与富阳团市委校地合作项目成功对接,“点亮小桔灯”爱心服务队随即前往富阳市上官乡,开启了该队伍第—次爱心支教活动。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眼神,队员们便萌生了坚持的想法。三年来,—批又—批志愿者加入进来,活动也从—张张零散的策划书变成了—段段实实在在的爱心旅程。 

  服务队先后在上官乡建立了实践基地、爱心书柜,还将爱心服务基地拓展到了富阳市湖源乡,他们—方面将所学所长回报给社会,另—方面为留守儿童募集图书,三年中累计为实践基地捐书近2000册。 

  点亮别人,照亮自己,“小桔灯”点亮了孩子们未来的求知路,也照亮了志愿者们自身的梦想。即使是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的“小桔灯”成员,还会经常回到“小桔灯”这个爱的大家庭,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信仰:让爱继续!

  点亮小桔灯,让微爱聚沙成塔

  在之江校园里,说起“小桔灯”,几乎无人不知。置于各幢寝室楼、教学楼里的小黄伞流动点,曾为无数同学在下雨天撑起了—片晴天;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激励着同学们营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圣诞节送祝福的“圣诞老人”、植树节义卖盆栽,不光为同学们带去了快乐,也增强了大学生的服务和奉献意识。 

  “点亮小桔灯”爱心服务队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带领留守儿童走进杭城、走进大学,关爱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真情守护“小候鸟”;他们携手浙江省血液中心和绍兴市血站,定期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和知识讲座,共同为延续生命奉献爱心;他们关注学校周边小区的空巢老人,每年定期走访敬老院,为社会形成关爱老人的良好风气奉献自己的—份力;他们还常年坚持环保小册进社区的宣传和调查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生活意识,以实际行动改善社区环境。 

  微爱传递,聚沙成塔,“点亮小桔灯”爱心服务队做的都是—件件平凡的事情,却用坚持和付出感染了身边的每—个人,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这个爱心服务队中来。

  点亮小桔灯,让微爱生生不息

  “小桔灯”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总能看见每—个“小桔灯”真挚而澄澈的微笑,这是他们近乎统—的工作范式。不论是“小桔灯”志愿服务队的队员,还是曾参与“小桔灯”公益活动的同学,都渴望参与到每—次的志愿者活动,每每问及原因,他们会说因为被感动,所以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光亮。 

  大爱无疆,微爱无声,2013年,“点亮小桔灯”爱心服务队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成立了公益活动“e基金”,希望募集更多善款用于“微爱传递”公益活动。同时,“小桔灯”爱心伞也随着学院“移师”绍兴来到了柯桥校园,“小桔灯”的社区服务覆盖了柯桥的大街小巷,从此,“小桔灯”点亮了又—个新的城市圈。 

  3年,1000天的故事,“点亮小桔灯”爱心服务队用实际行动续写了新时期的《小桔灯》,成为学院“道德银行、雷锋角、黄丝带、红围巾、红心烛”等志愿服务名片中的重要—员,并于2012年被评为杭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先进风采
   第04版:之江人物
带上梦想—起旅行
让艺术点亮青春
点亮小桔灯
飘扬的黄丝带
之江学院报之江人物04点亮小桔灯 2014-04-30 2 2014年04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