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交通信号灯的发明者
随着史上最严交通法规的颁布,对于红绿灯的讨论一下子又热门起来。在这波热议中,一位杭高校友屡被提及。他就是发明红绿灯三色信号灯中黄灯的胡汝鼎校友。
胡汝鼎(1905—1985),字彝芬,杭州人,电机工程学家。1922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今杭高),考入复旦大学,后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他在爱迪生任董事长的通用电气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一个班内学习,是爱迪生的高徒。
胡汝鼎是一位备受崇敬的民主党派人士,一生致力于人类的科学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早年在美国留学时,发明了交通自动化信号灯和高起动力感应电动机等。
1927年,在通用公司任职的胡汝鼎站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穿马路。那时,汽车发明日子也不长,交通指示灯也只有红绿两种颜色。当见了绿灯后,他向前走去。可是一辆左拐弯的汽车呼地一声擦身而过,吓了他一跳。他就想:如何能使拐弯的车辆与穿马路的行人不冲突呢?他反复琢磨,终于想到了在红绿灯中加上一个黄色的信号灯,来指示有车辆要拐弯,提醒行人的注意,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于是他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得到了公司高层的首肯,也得到了爱迪生的夸奖。这样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就以一个完整的指挥信号家族遍及全世界陆海空交通领域了。那年胡汝鼎先生仅仅22岁。
科学救国信念的践行者
1930年,胡汝鼎学成归国,任教于浙江大学。1933年,他将异步电机改为同步电机,解决了有声电影声响的关键,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的制作作出了贡献。1938年与荣毅仁共同投资新丰化工厂,并任合丰企业公司铁电厂厂长、新丰电化厂经理、公用电机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怀着科学救国、实业兴邦的理想,胡汝鼎一直奔走在把科技应用于生产和创办公司的第一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汝鼎历任上海电机第一联合工厂总管理处总经理、总工程师,兼任震旦大学教授、电机系主任,上海华东工业部管理局工程师,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办事处技术科科长。1951年4月,胡汝鼎加入民主建国会,1956年10月加入九三学社,历任九三上海分社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第六届分社委员,第七、八、九届分社常委。
1955年至1966年间,胡汝鼎任上海市第一重工业局、机电工业局、电机工业局和第一机电工业局副局长。20世纪60年代初,胡汝鼎校友出席上海研制的10万千瓦发电机组鉴定会,提出用双水内冷散热可提高发电容量。
1979年他恢复第一机电工业局副局长职务,并任总工程师、技术顾问。同时,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电动及自动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名誉理事长,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辞海》电机和自动化分科主编等职。
胡汝鼎先生1984年4月在九三上海市第六次社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十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担任过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第二、三届委员,第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
1984年10月,胡汝鼎以八旬高龄赴美考察,带回大批资料,为培养青年科技人员传授先进技术之用。
胡汝鼎曾荣获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自动化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积极分子称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胡汝鼎还参加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筹建工作,担任副教务长、自动化系主任。晚年,曾任上海电机一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胡汝鼎设计制造出中国自己的计算尺(即“胡汝鼎计算尺”)。他用经过处理的薄钢片代替硅钢片,解决了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造成电机原材料短缺问题。他还主持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磁放大器;发表了《运算微积分学和电路中的不稳定现象》《模拟计算机同步电机的脉冲负载》等多篇著作或译著,为中国的电机工程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