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历史风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9月30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勿忘国耻!以杭二中的名义纪念“九·—八”

  1931年9月18日,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铁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史称“九·一八事变”。从那时起,中华人民就开始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九·一八事变”86周年纪念日之际,让我们一同重温抗战时期,发生在二中校园中的一段珍贵记忆。 

  1937年底,日军占领杭州。私立蕙兰中学(杭二中前身之一)校长葛烈腾(E.H. C1ayton)先生带领部分教师毅然留下,借助学校校舍建立第八收容所,在之后的几年里,救助了近万名杭州百姓。 

  为纪念这段珍贵历史,杭二中老校友田浩征的后代田建钧,自二十多年前就一直坚持在海内外寻找和收集这段历史的相关材料。2017年9月14日上午,他把收集到的史料捐献给了杭二中。 

  目前,田建钧已收集了葛烈腾先生的遗作《天堂之下》(《Heaven Be1ow》)影印本,苏达立(Stephen Doug1as Sturton)著作《从教会医院到集中营》,其祖父田浩征和葛烈腾救助难民的文字材料以及50多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等。 

  约1938年,沦陷后留在杭州的扶轮社杭州分社七勇士,图见国际扶轮社社史。反映1937年留杭的社员已累计救助26000名难民。葛烈腾(1排右1)和田浩征(1排左1),他们是社友,师生,朋友,在最艰难时服务杭州。 

  1942年12月,已撤到成都的蕙兰中学和弘道女中(杭十四中前身之一)组成蕙弘校友会,以举办音乐会的形式为战区同学募款。 

  尚可校长对校友后代捐赠丰富的史料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表示:“在抗战刚刚开始,最初的四年时间,蕙兰中学(杭州二中前身之一)时任校长葛烈腾利用校舍建立第八收容所,保护了几千名妇女和儿童,彰显大爱,令人感动。此次捐赠的史料让更翔实地展现了当时的情况。为我们认识二中历史和杭州抗战的历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悉,2017届20多名杭二中毕业生,正着手翻译葛烈腾所著的《天堂之下》这本英文书籍,并计划在杭州二中120周年校庆前完成翻译工作,作为毕业生对二中的献礼。 

  关于那段历史,葛烈腾曾留下两封亲笔信,详细记录了蕙兰中学(杭二中前身之一)办难民救济站的故事。 

  以下是信件摘录(由浙江大学沈弘教授翻译): 

  第一封信 

  1937年12月 杭城最悲惨的冬天亲爱的朋友们: 

  我在杭州被关了两个月,其中最后五个星期是作为日本人的战俘而遭囚禁,现在又回到了上海。虽然我们还有去上海的钱,但是没有许可证就出不了城,而我们又得不到许可证。当你们读完下面有关我们在杭州经历的描写,就可以更加明白我们在日军占领杭州后仍然留在那里的原因了。 

  萧山已被夷为平地,仅第一天就从废墟里抬出了678具尸体。 

  我是先从上海乘坐轮船到宁波,然后再穿越乡间,于12月4日回到杭州的。这几乎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使用去年10月15日才首次通车的沪杭甬铁路,因为它现在已经完全被毁坏,铁轨被扔进了运河里,枕木劈掉当柴火烧了,路基也被推平。杭州横跨钱塘江有一座长达一英里多的桥,是去年十月份才首次启用,我就是通过那座桥回来的,现在也成了一片废墟。 

  国际红十字会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尽力做出安排,使日本方面答应,只要中国不战而退,他们就同意不轰炸和摧毁杭州城。这个目的终于达到了,但是我在过桥之前路过萧山时看见,这个小城的三分之二在几天前被炸弹夷为平地,伤亡人数多达几千人,仅第一天就从废墟里抬出了678具尸体。而且那时城里已看不到一个中国士兵。 

  红十字会的工作就是为战争地区的人民提供避难所,留在杭州城里的外国人计划开展难民救济工作,而我也急于尽己所能为此做点贡献。我们计划能给五千人提供四天的避难,但我们没有想到,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人,就需要已有容量的五倍。 

  第二封信 

  1941年3月,苦难的人民亲爱的朋友们: 

  救济工作仍然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最近在杭州,打仗的枪炮声已经不像去年秋天频繁和令人不安,然而战争的产物——痛苦、贫穷、疾病、饥饿,以及随之而来的伦理道德感的减弱,全都显现了出来。 

  几个星期以前,我们的一位工作人员走进我的办公室,说道:“葛先生,你应该到运河边去看一下,那儿有一座房子,墙上的图画是一个小男孩画的。”于是我就去看了,那小男孩在画中准确地抓住了我们在蕙兰中学所做的救济工作的精神。 

  有一个坐在小船里的男人,正在把救生圈抛给那些在水中挣扎的人,还有一些人已经被安全地救上了小船。在小船的顶上写着“蕙兰”这两个汉字,在这两个字的下面躺着那些被救上来的人。 

  有一天,506名儿童一起涌进了学校。 

  在蕙兰学校的校园里,有好几种不同的救济工作还在继续进行,并且每天都在扩大,我们的重点越来越放在对儿童的照顾上。 

  我们收了876名儿童,给最小的婴儿每天喂两次奶,让大一点的孩子每天做三四个小时的功课和游戏,并且吃一顿饱饭。有123名学生(其中38名是孤儿)一年到头都住在学校里。这八百多名学生中,有348名学生得到了各种救济机构的资助,其余的是由我们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所救助。 

  我们一直都收到许多请求救济的申请,所以最近我们决定再招收150名儿童,给他们开设一个游戏和功课的下午班,因为上午班拥挤的学生已经使我们的厨房和教室不堪重负。我们没有公开贴布告,而是悄悄地接收了85名学生。接着有人发现了我们在招生,于是有一天,506名儿童一起涌进了学校,申请剩下的65个入学名额。连续好几天,他们都到学校来,最后,我们多招收了178名学生。每天仍然有人来,但是我们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 

  前一天,我发现街上躺着一个大约十六岁左右的孩子,已经饿昏过去了,他六岁的弟弟坐在一边哭。一大群人带着怜悯的神情在一旁围观,但是没法帮助他,他们连自己都吃不饱。当然,我不得不把这两个孩子带到了学校。另一个患病的五岁小孤儿在街上乞讨,也被我们接受了。 

  还有一个人带着一个六岁的孩子来到学校,父亲几乎都走不动了,他们是一个六口之家剩下的最后两个人。母亲和两个男孩已经饿死了,一个十四岁的姑娘送给了别人,而这两个人也已经饿得快虚脱了。我们把他们留在了学校,尽管我们这儿的人数早就已经超编了。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把一些前来寻求帮助的人们关在外面。昨天,我只好狠心做出决定,对两位老人说,“走,去饿肚子吧。”虽然不能够帮助所有的人,但我们却还是试图帮助儿童,这个责任重得可怕。 

  几张老照片,两封书信都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血火涅祭,让我们铭记这段记忆,勿忘国耻,居安思危,珍视和平。    

  █校报编辑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校友风采
   第03版:历史风云
   第04版:学生园地
勿忘国耻!以杭二中的名义纪念“九·—八”
日军侵占杭州照片首度公开!80年了,有的人真的不能忘记!那些恶,那些善…
杭州二中历史风云03勿忘国耻!以杭二中的名义纪念“九·—八” 2017-09-30 2 2017年09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