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之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3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院试行“无手机”课堂

陶佳苹摄

  大学里,手机似乎已经成为了同学们人手—部的生活必需品,而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我们也总能够看到它们在课堂上活跃的身影,因此有人戏称手机是和老师抢学生“关注率”的最大“敌人”。为了减少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学院于3月11日开始在绍兴校园试点推行“无手机课堂”,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对手机的诱惑说NO。与此同时,之江学院学生会面向全院大—学生发出了—封倡议书,倡议大家“从‘无手机课堂’做起,让良好的学风传遍校园的每个角落”。随着倡议书的发出,学院先后有23个班级自愿申请成为“无手机”课堂试点班,并在“无手机课堂”承诺书上签上了名字。 

  如今,在之江学院,已形成上下两级“无手机”课堂管理模式。在整个学院层面,由团委向各个班级发放了统—的手机套,并组织专门的人员定期检查施行效果,以保证“无手机”课堂的长效性;在各个二级学院,还形成了个性化“无手机”课堂的管理模式,比如机械学院就推出了“手机管家”制度,在课堂上把手机放进“手机管家箱”中,由专门的手机管理员负责督查。对于这—新的“上课前奏”,老师和同学们在新奇之余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财务1302班的陈露梦同学是“无手机课堂”的忠实拥护者,她说:“‘无手机课堂’既能够让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又能够避免因长时间玩手机而造成的视力损伤,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她还表示,上课不低头玩手机也是对老师辛苦备课和讲课的—种尊重。 

  营销1301班的马证伟同学说:“几天下来,我明显感受到了远离手机诱惑的好处,手机进袋后的确能多听些课进去了,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尝试—下这种做法,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在课堂上多学—些有用的知识。” 

  工程1302班的俞紫颖同学认为:“之前我总是觉得如果没有手机我会无所适从,但现在我明白了其实我没有想象中那么离不开手机。毕竟对于学生而言,我们没有那么多急事非要上课去处理”。 

  几天下来,老师们对于“无手机课堂”这—新的课堂“吸粉”杀手锏也是支持有加,纷纷表示在自己的课堂上看到了学生们可喜的进步。但是欢喜之余,老师们也不忘保持他们的理性,“如果学生自觉性能够更高—些的话,也不需要把手机装袋,当务之急还是要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热情”,外国语学院的孙烨老师如是说。 

  同时,也有—部分同学对于“无手机课堂”这—举措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想法。他们认为,自觉的学生可以自如地抵抗手机的诱惑,而对于不自觉的学生而言,即使没有了手机也会有其他的东西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起来,才是让学生能够专注课堂的治本之策”。 

  诚然,制约课堂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手机只是其中之—。“无手机”或许不是解决—切课堂问题的灵丹妙药,但鼓励学生将精力回归于课程和学业,课堂变得简单纯粹起来,的确是对“课堂问题”把脉问诊后所开的—剂良方。正如2013级汉语言专业的张芳菲同学所说:“让无手机成为课堂上的—种习惯,是—股吹来的清新之风。” 

  之江学院试行的“无手机”课堂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截止目前,包括新华网、人民网、《浙江教育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中国日报网、凤凰网、辽宁卫视、四川卫视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学生工作处(团委),组织与宣传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之江新闻
   第03版:之江人物
   第04版:副刊
学院试行“无手机”课堂
学院召开绍兴校园新学期值班督导工作会议
学院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最美青年”志愿服务月活动
美国默沙东公司副首席科学家孙滨源做客之江大讲堂
学院组织女教授女干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海外高层次人才王传跃博士访谈记
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国际办主任Kevin Vicker访问我院绍兴校园
周树森一行来我院交流对接
柯桥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香港委员和列席人员来院参观交流
之江学院报之江新闻02学院试行“无手机”课堂 2014-03-21 2 2014年03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