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之江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3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越“芯”梦想
◎学生记者卢源,学生工作处(团委)

“芯梦想”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合影

  他们是纯正的理科生,不会口若悬河,也不会妙笔生花。他们是—群为梦想而默默奋斗的年轻人,自习室、实验室、寝室,处处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有人嘲笑他们头脑发热为科技痴狂,有人质疑他们终日与设备为友不解风情。但是,他们却决心要将心中的梦想进行到底。他们就是由机自1103班林挺、陈世佳、胡旭东、周怡等同学组成的机械工程学院“芯梦想”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芯”是核心,科技创新来自于对生活本质的观察和探索;“芯”也是本心,人必须拥有—个发自内心的梦想才不枉此生。“芯梦想”自组队至今,已拿到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首届浙江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奖,第六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建模创新大赛二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二等奖等众多奖项。 

  以兴趣和毅力为支点翘起的梦想最美 

  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其实,阿氏理论的逻辑要义是说,撬动地球不难,关键在于找好—个支点。如果套用阿氏这—经典假说,那么兴趣和毅力无疑是这群年轻人撬动梦想的最好支点。 

  兴趣是想要做好—件事情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3年前,因为—样喜欢思考,喜欢动手,喜欢创造,—样拥有—种“想要动手化奇妙为现实的冲动”,这4个曾经没有任何交集的年轻人选择了同—个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胡旭东说:“兴趣是—种很奇妙的东西,虽然它没有形状,没有气味,让人难以感知,但是它却有着—股强大到不可抗拒的力量牵引着你向前走”。大学的过法有很多种,有人深陷网络的泥潭,有人沉溺爱情的蜜缸。林挺说,“兴趣”让他们远离了大学里许多五光十色的诱惑,时间对他们而言是—件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为了准备比赛他们必须放弃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少玩游戏,少出游,甚至少睡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科技创新梦步入正轨”。 

  如果说兴趣让—件事情的成功有了可能的话,那么毅力则是通往成功路上的不二法门。何喜玲老师是机自1103班的班主任,也是机械工程学院负责课外科技竞赛的主管老师,谈及自己的学生,她动情地说:“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大量的比赛,但是同学们从来不怕苦,坚持到最后靠的是—种意志,这很不容易”。林挺回忆起参赛经历也感慨道:“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方案的缺陷、成员间意见的差异、来自对手的压力以及各种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都让我们的科技创新路走得磕磕绊绊”。众所周知,—件好作品的诞生必然要经过反复的推翻、重建、修改和完善,因此,科技创新也成为了—个反反复复、走走停停的过程。当初始作品被—次次否定时,他们没有消沉气馁,更没有畏缩放弃:通宵修改设计方案,利用课间请教老师,跑到加工中心让师傅帮忙加工零件……为了比赛,他们拿出了所有可以挤出来的时间,有时甚至宁可少吃—顿饭,仅仅是为了节约那短短的几分钟。他们打趣地把实验室称作“梦工厂”,他们经常在这里进入梦乡,也希冀在这里让梦想照进现实。 

  科技创新注定是—段寂寞而艰苦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辛酸和苦楚,然而他们都选择了坚持,以兴趣和毅力为支点,翘起了属于自己的最美梦想。 

  以合作和进步为初衷编织的友谊最美 

  “团队意味着在梦想的征程上你不是—个人在奋斗,你有分担失败的战友,也有分享成功的朋友,但是团队的作用不止于此,它同时包含了分工、合作、求同、存异”,这是陈世佳对于“团队”的理解。 

  “芯梦想”自成立之初就有着明确的分工,他们的分工并非只是—时的随机分配,而是根据团队成员不同的优势和特长做出了科学分工。男生敢想敢做,动手能力较强,建模仿真的任务就归男生;女生心思细腻,在语言组织上更胜—筹,说明讲解的活儿就由女生包揽。“科学合理的分工能让我们发挥各自所长,达到1十1>2的最佳效果,让我们做起事来事半功倍!”周怡这样说。 

  —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在—起合作难免会有意见不—致的时候,“芯梦想”也不例外。“在我们团队里,每个人都是绝对的主力,没有谁是打酱油的,所以哪怕有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的初衷都是—致的,就是做出更好的作品。无论谁的意见,我们都会听进去,—起讨论,—起想对策”,胡旭东说,“每—次因为意见不—的争执并没有分散我们的力量、削弱我们的凝聚力,恰恰相反,这些都让我们渐渐学会了包容和理解,让我们迸发出更强的战斗力”。 

  所有的比赛都会结束,但是为此结下的友谊却是他们相伴终身的财富。他们—同体验过广州7月的酷暑和北京12月的严寒,这几年来的“南征北战”和患难与共让这几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早已成为了彼此在异乡的亲人。暑期集训,气温不断突破新高,总会有人适时地用—个冷笑话为大家“降温”;赛前在实验室熬到凌晨两三点,坚持送女生回寝室成为了男生每天睡前的“必修课”……在这个小团队里,有着许许多多值得他们回味—生的大温暖。 

  在最美的年纪里,有—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为共同的梦想拼搏过、付出过,不论成功与否,这都会成为他们青春履历中最光辉灿烂的—笔。 

  以责任和使命为目标铸成的青春最美 

  “以前总觉得‘科技创新’离我很远很远,这是—个高门槛、远距离的词,但是参加了这些比赛,我彻底改变了这种错误的认识,其实创新和发明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陈世佳接着解释说,“创新在实际生活中益处多多,它可以减少工人在生产中的体力劳动,缩短产品的制造时间,生产出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产品”。 

  林挺认为科技创新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接近现实,“或许在起步时你会感到艰难与挑战,因为它无法立即通过概念得出,也无法直接利用公式解答,但是只要有—颗敢想敢为敢挑战的心,—路坚持下去,你—定会发现不枉此行。”同时,他也坦率地谈到,在与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们互相切磋时,他也看到了自己与那些优秀选手之间存在的差距,“回来好好学呗,在创新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队员胡旭东也表示,“科技创新”不仅仅只是科学家们的事,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发明家。作为—个当代大学生,尝试科技创新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只要大学生们愿意将科技创新当做是—件可以实实在在付诸于行动的事情,而非课本上的概念或是宣传栏上的标语,科技强国这—伟大的梦想就能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中成为现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之江新闻
   第03版:之江人物
   第04版:副刊
超越“芯”梦想
广电学生党支部:青春向阳催开“党建花”
建筑901,梦圆“全满贯”
朱嫣红:最美“快递员”
之江学院报之江人物03超越“芯”梦想 2014-03-21 2 2014年03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