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党总支以“筑梦、共富、匠心、振兴”为指导思想,深入搭建“五个一”基地,“一课”基地——课堂进乡村基地、“一赛”基地——绍兴市乡村振兴竞赛基地、“一学”基地——红色根脉党员学习基地、“一师”基地——校外导师和驻村规划师基地、“一育”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和社会服务基地,打通高校服务社会“最后一公里”,倾力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建筑课堂进乡村——校地融合,共富兴村”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新模式,搭建起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的育人新平台。
1.构建“知行合一”教育实践体系,为绍兴乡村空间规划提供设计方案
建筑学院先后组织200余名师生参与实际校地融合、共富兴村设计项目中,积极与绍兴市乡村对接联动,将绍兴“美丽庭院”“五星3A”“乡村振兴先行村”等乡村建设行动中所需要的设计项目和发展需求,作为学生竞赛主题和课程设计对象,以赛促学、真题真做。尤其将竞赛、课程主题和地方需求融入到庭院设计、广场设计、乡村规划设计、各类建筑设计等设计类课程中,在完成课程设计成果的同时,也为莲东村、紫洪山村、紫薇广场、莲增村、鹿鸣纸遗址公园等多个地块提供了乡村策划及空间设计类方案,极大提升了学生开展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和服务地方建设的能动性,构建了课程设计、学生竞赛、地方需求相融合的专业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行合一。同时,成立校外导师制度,邀请20名校外专家担任兼职班级成长导师、行业导师,依托基地加强教学合作交流,集中双方优势资源,多出亮点、争创特色,更好地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内涵发展、企业发展壮大的共赢效果。
2.创新师生课外实践实训新思路,为地域乡村振兴提供社会服务
围绕建筑学院专业课程特色及地方乡村振兴需求,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所具备的建筑设计、城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技能,应用到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与专业设计课程、绍兴市大学生乡村振兴竞赛基地相结合,提前谋划、多点融合,构建可持续、有特色、专业性的社会实践体系。
建筑学院玉骢文旅工作室等多个暑期实践队走进夏履镇、杨汛桥街道,以“八八战略”的浙江乡村发展故事为主线,结合“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来浙江乡村经济的腾飞,产业升级的“蝶变”;组建杨汛桥“假日学堂”美育进社区实践团,以“美育课堂”进社区的行动丰富自身实践,以传递美育精神为目标,深入社区,服务社会文化需求。
多层级开展专业实践。组织建筑学专业学生走进浙江建业幕墙装饰有限公司、浙江东厦建工集团开展专业调研实践;组织2023级新生走进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启入学第一课,沉浸式感受行业“硬核”魅力;组织规划专业学生走进孙家桥未来社区,了解幼有所教,老有所养,传承“三永”未来共生的设计理念。
建筑学院与杨汛桥街道、夏履镇共建1支志愿队伍,建立规范、有序、有效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共办、协办志愿活动、重大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工时达800小时。组织开展“建功新章,筑迎亚运”系列志愿活动,为20余名小朋友讲解亚运知识,制作亚运项目模型等重要志愿服务项目;协办夏履镇“竹梦浙履、共富笋间”2023绍兴第五届春笋节、“迎亚运助共富”长三角挖笋大赛;参与绍兴第三届康养休闲文化节暨夏履镇第七届乡贤名医义诊活动。
3.打造多层级学科竞赛体系,为绍兴共富兴村提供智库支撑
结合建筑学院三大专业优势及绍兴乡村建设需求,发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师科研服务特色,高效组织全院师生参加浙江省(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搭建了建筑学院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模式和实践育人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