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第三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9月30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中宰相 云间仙翁——走近林和靖
■杭高语文组 石泉

  (上接105期第4版) 

  一个人与一群文人。 

  西湖苏堤上有个“三贤堂”,里面供奉着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 

  古都杭城,历史名人不胜枚举。杭州人供奉白居易、苏轼,这一感恩图报、见贤思齐的情结很好理解;林和靖,一介平民,终身布衣,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走进杭州的人心深处的呢?让我们沿着他孤山时期的生命轨迹寻找答案。 

  中国古代文人做官一般有两条路,或挑灯夜读、皓首穷经,凭实力参加科举考试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或隐居山林结交权贵,炒作名声,得到朝廷“征辟”“赐官”,这叫终南捷径。在林和靖的年代还多了一条路:为皇帝写鼓噪封禅的阿谀文章。 

  史书这样记载:辽国入侵中原,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握手言和,订下“澶渊之盟”。翰林学士王钦若欲排挤宰相寇准,在真宗面前大肆诋毁,说盟约是中央大国的耻辱。寇准被罢相,王钦若接宰相之位。真宗郁闷,要冲淡“澶渊之盟”的晦气。王若钦献计:效法古代君王昭示功绩的做法——到泰山举行封禅。真宗觉得既无战功又无国喜,封禅“师出无名”。王钦若再献一策: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天书降神”的假象。 

  真宗果真如法炮制、粉墨登场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君臣导演的一出欺瞒天下黎庶的滑稽剧,但也是天赐文人的青霄之路。“帝(真宗)自东封还,群臣献贺功德,举国若狂。”许多文人因吹捧封禅而扶摇直上。 

  这三条道之于林和靖都能行得通:他少年饱读诗书,五经皆通;他年轻时跟当时的名士广有交往,隐居前早已籍籍有名,隐居后更是“崭崭有声若高峰瀑布”;他写得一手好诗,而制造假天书这一君臣心照不宣的举动实在太需要文人热捧了。暂缓考试、投笔从戎的林和靖赶上了百世难逢的好时机。 

  总之,林和靖“只要想,就没有去不了的地方。”但只要他这样做了,此林和靖就不是彼林和靖了。 

  对朝廷和皇帝失望至极,对那些为封禅摇旗呐喊的文人嗤之以鼻,林和靖从前线打包回家,坚决不为皇帝卖命。他对自己洁身自好的选择很自豪,临终前还以诗明其心志:“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已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他也不再着意科举仕途,从此隐居孤山,不再出岛。皇帝仰慕其为人,请他林和靖出山,他却坚辞不受。难怪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戏称林和靖“山中宰相下岩扃,静接游人笑傲行。” 

  沽名钓誉他不齿,给他官他不屑,宁愿曳尾涂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就是林和靖,一个孤高自守的真隐士! 

  人因地而生,山因人而显。不想扬名的林和靖被扬名了,孤山也因林和靖而扬名了,孤山成了著名隐士的栖息地。 

  林和靖定居孤山二十多年,至死也不曾进城。他打造孤山,融进山水。在孤山灌园种菜,莳花弄草,养鹤驯鹿,抚琴听涛;他研磨绘画,泼墨书法,潜心写诗,着意喝酒,弄弦树下,啸傲山中。诗人潘阆这样描述眼中的林和靖:“云剪乌沙雾剪衣,存神养气语还稀。人人尽唤孙思邈,只恐身轻百鸟飞。” 

  这不是超然物外的高士么?这不是固守自我、安贫乐道的谪仙人么? 

  在孤山,林和靖种了几百株梅,写了很多赞梅的诗。他的《梅花》诗奇句迭出:“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最受推崇的是《山园小梅》,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历来被读者誉为“压尽千古无诗才”的咏梅绝唱。 

  林和靖对孤山的梅花有情,经他点化,孤山的梅花对林和靖也有意,花魂诗魂高士之魂合而为一,孤山的梅花充满了诗性灵性神性,引得远近众人来孤山踏访寻梅。一时间,孤山成了赏梅胜地,以至“寻梅”成了杭城的千年习俗。 

  就这样,林和靖因他的高雅志趣、清逸品格而走进了芸芸众生心中。 

  孤山仙鹤起舞,鹿鸣皋中,引来众多僧侣。唐宋时代的出家人都是经过严格考核遴选剃度的,很多僧侣从事佛学诗画艺术等的创作研究,品学高,修养高。 

  于是,在静静的孤山,经常出没这样的僧人:身着海青、项挂念珠、脚穿麻鞋、仪容整肃。 

  孤山琴声悠扬,翰墨飘香。一批批文人闻声下马,一拨拨雅士闻香止步。因为林和靖,孤山具有了强大的雅文化磁场,众多文人雅士朝圣般地来到孤山,孤山成了山水隐逸诗人的集散地。 

  据说最早造访的是与欧阳修齐名的北宋大诗人、太常博士、国子监直讲、尚书都官员外郎梅尧臣,随后而到的有北宋文坛宿将范仲淹。他任杭州知州,繁忙事务之暇趋孤山拜谒。有他的诗为证:“莫道隐居同德少,樽前长挹圣贤清。”酒逢知己千杯少,惺惺相惜啊! 

  等到苏轼来杭州做知府,林和靖已驾鹤西去多年。这位多情后生只能在梦中与林和靖神会了。他在诗中写道:“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钦佩赞美之情溢于言言言辞 

  据说当时杭州先后有五位郡守都常至孤山,与林和靖有过诗歌唱和。 

  林和靖,一个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隐士,以其高雅的志趣和高标的人品无形中引领着一个时代文人的脚步,主导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趣味! 

  林和靖61岁去世。书上记载,说当年被林和靖夸奖过的李咨已是朝廷高官,他赶到杭州,身穿素服,为林逋守灵七天。 

  林和靖,一介平民,终身布衣,无子嗣,无钱财,深居简出于孤岛,无意功名于当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魅力使得一个朝廷高官迢迢千里来为之奔丧守孝?这让我想到了孔子。孔子死后,弟子守孝,长达三年。三年后他们才作别老师,临行之际,抱头痛哭。之后,高徒子贡独自守墓,又是三年。 

  煌煌中华,可能只有林和靖能与高山仰止的孔子相随了。 

  (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第一版
   第02版:第二版
   第03版:第三版
   第04版:第四版
山中宰相 云间仙翁——走近林和靖
吾爱吾师:追忆王祖勋老师二三事(二)
杭高人第三版03山中宰相 云间仙翁——走近林和靖 2013-09-30 2 2013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