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尚可校长、尊敬的李军良老师、姚晓琳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很高兴,在我们党建党90华诞之际,我们62位年届80左右的老人从北京、广东、武汉、南京、上海、宁波、嘉兴、萧山、余杭和杭州市区的四面八方乘飞机、坐火车、挤公交回到母校,参加庆贺我们高中毕业60周年的聚会,真是非常难得。这次聚会是外地同学提议发起的,由杭州同学承办,得到母校的热情接待。母校为我们制作横幅、提供会场、供应茶水和午餐,更为珍贵的是赠送给我们每人一本《百年名校一一杭州高级中学》的校史资料和两枚纪念章。尚可校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聚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借此机会,我代表51届校友向母校和在座的尚校长以及为我们这次聚会多次奔波操劳的李军良老师、姚晓琳老师对我们这些年迈力衰的老校友的关怀和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这届校友是1948年秋入学,1951年夏毕业。其间正值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百万大军过长江,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欢庆新中国成立等关键时刻。中共杭高地下党支部于1948年5月成立,党的秘密外围组织一一新民主青年社,简称Y·F也在1948年下半年建立。杭高一直站在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前列,与浙大齐名,素有“小解放区”之称,民主空气浓厚。杭高又是当时全国四大名中之一,校舍宽敞,设施齐全,拥有一流名师,教育质量高,人称“考进杭高就是一只脚跨进大学校门”。我们这批学子就是奔这目标来投考杭高的。当时,我们这届招生三个班150人,解放后从建国中学并进来一个班,一共有200人。我们在校接受名师施教,自己又发奋学习,成绩优良,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我们又是革命承上启下的一代,一进校就受到地下党支部的关注。他们用各种方式吸收我们参加革命活动,培养教育我们,指引我们走上革命道路。解放后,由于百废待兴,急需干部,高年级的地下党员和Y·F奉命到市委参加接管工作。于是,我们这一届在校务委员会和军代表的领导下,成了学校的“顶梁柱”。我们在校期间,有一名同学参加了空军,有八名同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多人参加了Y·F和杭州市第一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其中有二人被推选为学校团总支委员,二人为学生会正副主席,二人为省市学联执委,一人为市妇联执委,一人为浙江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和省市抗美援朝分会委员。1950年夏,我们这一届有几十名同学响应党的号召,脱产参加土改工作队,奔赴全省各地农村,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而献身。有三名被公安局吸收参加工作,成为光荣的公安战士。抗美援朝开始,我们这一届又有数十名同学再次响应号召,于1950年12月和1951年7月,参加军干校,当了海军和装甲兵。1951年夏,我们高中毕业,留在学校坚持到毕业的三名党员奉命到市委报到参加工作;团干部有的到团市委报到参加工作,有的和其他同学到刚建立的浙江师范学院读书并搞团的工作。其余同学则参加高考,被清华、北大、交大、复旦、浙大等重点大学录取,有的还被送到苏联留学,进一步深造。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们从17、18岁的青年变成为80左右高龄的老人。回眸过去60多年的经历,我们可以无愧地面对母校的校长和老师,向你们报告,我们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教育,没有虚度年华。在这60多年中,我们这一届同学里,涌现了一位烈士,是在下乡剿匪反霸斗争中牺牲的,他牺牲得很英勇,至今仍深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我们当中有人数众多的教授级高工和高级工程师;教授和副教授,其中在本专业方面还是全国有名的博导;有高级编审和高级记者;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有高级农艺师,著名演员和画家,也有坚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还有的担任济南军区空军作战部部长、杭州大学校长、浙江医科大学常务副校长,以及多名中学校长。在公务员行列中,我们有担任副省级城市武汉市副市长,浙江省有关厅的正副厅长,杭州市市委委员、市科委主任,以及许多机关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工厂企业和各行各业的领导和骨干。我们这一届同学当中有很多人有荣誉称号:有获得国家级科学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有获得发明专利,有1965年之前的杭州市先进工作者,有省部市级劳动模范,有省市优秀党员,有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有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等。其中有的同学至今仍享受杭州市劳模的荣誉津贴。目前,我们多数为共产党员。我们所以有以上点滴成就,全靠母校为我们打好基础,引导我们走上革命道路。当然,我们当中也有同学因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等因素的牵连,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备受委屈,历经坎坷。但大家却青春无悔,始终坚持革命信念不动摇,始终坚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工作,一辈子为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我们的一生生活节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搞歪门邪道,不沾不正之风。我们的能力有大小,但大家都竭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请母校放心。
这次聚会老同学相会,无比开心,无比激动,大家彼此抚背相拥,热烈握手。在会上,有的同学自告奋勇地高唱当年的杭高校歌,有的合唱“革命人永远是年青”,表示自己的心迹。有的连呼同学的小名甚至绰号,畅谈别后的经历和趣事。一下子,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变成了少年顽童。别看我们平时彼此往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外地同学来杭旅游或探亲,我们必定前去探望或聚会;一旦有同学遇到困难,我们会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我们同学之间的情谊是很深厚的!因为我们之间是同学情加革命谊!亲如兄弟姐妹又胜似兄弟姐妹!难怪我们的后辈们常说:“真羡慕父母辈的同学情谊,彼此可以互发指令,并且能够切实执行”。可惜的是我们这一届已有20多人去世,目前有多人患重病住院或在家休养,有的同学则不同程度地患有老年病,行动不便。在这里殷切希望同学们保重,保重,再保重!努力做到健康长寿!力争10年后再聚会!
同样,我们对母校的感情也是很深厚的。我们永远是“杭高人”!我们时刻关心母校的一切。在此,我们衷心祝愿母校日益兴旺!继往开来!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