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校长风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5月3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原生态的杭州二中
基于新课改 聚焦新高考

  5月11日——12日,“”中学教育改革实践系列研讨会在杭州二中滨江校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学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承办。参加会议的嘉宾有: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本中,北京大学理论物理教研室副主任、全国高校理论力学(理科)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林纯镇,原中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领队、主教练南开大学宋峰教授,北京大学胡晓东教授,清华大学徐湛教授、张锡文教授,清华大学《物理与工程》编辑部钱飒飒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叶邦角教授、张鹏飞教授,浙江大学潘正权教授,北大附属中学校长王铮等300多所学校600多位校长、物理金牌教练。本次会议同时获得了科大讯飞、北京希悦、北京圣陶、青岛通软、铭师堂、海康、好专业、宁波睿易、滨江电信等的专业技术支持。会议期间,“基于新课改,聚焦新高考——走进原生态的杭州二中”中学教育改革实践系列研讨会与全国物理竞赛研讨会及金牌联盟成立大会在不同的会场同时进行,同时还举行了杭州二中与中国科技大学迅飞集团的合作签约仪式。在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杭州二中原生态的课堂、学生活动展示与各学科的专业学术研讨,600多位校长、金牌教练齐聚杭州二中,共同探讨中学教育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 

  杭州二中校党委书记、校长叶翠微以“让无限可能变成真正可能”为核心话题首先致辞。他说,非常高兴,在杭城最美的季节,迎来了全国各地怀揣着对教育最美憧憬的朋友们。杭州二中作为杭城的一所历史名校,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体现了一个名校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是我们06年推出的新课改,还是14年推进的新高考,我们始终以一个名校人的姿态勇立潮头。今天用这样一种简单的形式,让大家感受一个真实的二中,一个原生态的二中。 

  接着,他把杭州二中这几年在新高考推进过程中的一种原生态变化,给大家作了描述。他着重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作汇报:第一个问题,读懂新高考;第二个问题,玩转新高考;第三个问题,悟道新高考。 

  第一个问题,读懂新高考。这一次的高考改革,是考试规则的重建还是育人模式的重构,或者说重塑?叶校长觉得,这一场改革的本质,不是高考赋分的游戏规则的简单变化,而是引发了育人模式的重建。 

  1.就学生而言,是“小鬼当家”。什么是“小鬼当家”?7选3的高考选考模式,杭州二中即将毕业的这届学生,在35种组合里面,形成了27种组合。而且居然有四种组合,都只有一个学生。这也就表明了,我们原有的高考制度设计是齐步走,现在是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自选,让“小鬼当家”。“小鬼当家”带来的实质是什么?就是要让学生从高考的“打工仔”,走向“项目经理人”。也就是说,我的人生,我的高中生活,以及我未来的大学生活,以及跟大学生活相续的职场生活,要有一个自主设计,自己要成为“项目经理人”。 

  2.就老师而言,存在着一个“双市并存”。既有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也有一个基于学生选择的买方市场,两个市场并存。比如说,从高一的选课来看,我们有的物理老师,学生选课高达170人,有的大概只有3、4人。这个现实告诉我们,老师可能要从“学科被安排”的计划模式走向“课程占位人”的新模式,就是说,在学校的课程结构里面,在学校的课程实施里面,你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你有没有话语权?你有没有存在感?你能不能在选课平台上被学生瞄上? 

  3.就家长而言,是“角色重塑”。家长的“角色重塑”的核心点是什么呢?我们浙江这次是以专业优先兼顾学校,原来我们高考完了以后,我的分数在哪里,我就自然和高校配位在哪里,而现在学生要面对的是80个专业,过去家长的任务是怎样让孩子把分数玩到极致,现在我们的任务是需要家长怎样把孩子的高中学习跟大学学习打通。家长怎样给孩子选择自愿,这也是一个核心话题。从我们浙江的推进来看,是希望学生能够牢牢地把握三个原则,分三步走。第一个原则是学科兴趣,比如我愿意学物理,愿意学化学;第二个就是分数匹配,就是看你的分数在什么位置上;第三个是留有余地。在这样一个原则下,我们的家长、老师、学校要形成一个呵护学生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面,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一以贯之,因为这一个风筝线是家长拿着。 

  4.就学校而言,有一个课程重构。关于课程重构,二中推出了一个“一体两翼三层四类”的课程架构。把国家核心课程紧紧地拽在手上,然后为学生打通两个学习通道,一个是基于人格成长的,一个是基于学生智慧发展的,再形成学生的学习层次的不同要求和设计,比如说有的学生要对接大学先修课程,主要是以竞赛为主,有的同学瞄准的是211大学,还有的同学是瞄准我们浙江的一本大学,我们要给他保底。二中还特别推出了特色课程,就是我们的“11十1”,二中学生要有二中的1°g°,这个二中标识就是要能游泳,要参加体育俱乐部,要参加社会实践,要有生涯规划,要有社团服务、社团体验等等。在这样思考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从学科的最优化走向课程的最优化,也就是我们要把学校的所有基于育人的资源,在一个系统思想的指导下,有一个整体设计。通过这样一个整体设计,让孩子能够从一个自然人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 

  第二个问题,新高考来了,你究竟怎么玩,你怎样把它玩转?我觉得这对我们全体老师是一个考量。在这场考量当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行动策略: 

  1.要玩转基本学习。一个走进高中的同学,只是基于教科书,基于练习,基于考试,让孩子始终跟着老师转,这就是很典型的中国学生的学习模式。但我觉得这是浅层次的学习。所以我们推出了一个二中人《必读书目》计划,期待我们的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伴随着经典。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能够跳出教材,有开阔的阅读视野。中国学生的阅读量是非常有限的,并且阅读层次也相对较低,基本上是以娱乐为主读一点经典,很少有学生读到文史哲这一个层次。美国最优秀的中学生,往往有着厚重的阅读习惯,比如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资本论》,接触人类一种跨文化视角下的一些经典。正是这样,二中要求同学们读50本中文十10本英文,50本中文,基本上涵盖了文学、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经济、历史、地理等等内容,凡是有成长标志性的事件,学校都会给他送上一本《必读书目》中列的书,二中最牛的学生就是《必读书目》里的书得到最多的学生。我们有这样一个阅读导航,这个导航的逻辑就是:读书人要读书。 

  2.要玩转课堂。这一次二中给在座的朋友们推出了39节公开课,公开课是原生态的,不做刻意的打磨。但是学校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每一个上课的老师,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再来激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的思维灵动。 

  3.要玩转学科奥赛,让子弹飞。在这一次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当中,既然让学生“小鬼当家”,就要让能飞的飞起来,会飞的飞得更高,让这个团队的学生能够有更快的发展节奏。从这两年来看,二中的学生的学科竞赛开始出现了一个“井喷”现象。在新高考之前,二中大概每一年能够拿40名左右的省级一等奖,现在一下子翻了一番,能够进来80名,并且出现了一批高端选手,比如说今年物理、化学、生物都分别有同学进到国家队。这两天也是捷报频传,信息学科、生物学科竞赛成绩已经回归到浙江第一的位置;化学地位更是不可撼动等等。一批学习能力很强,学有余力的孩子,通过奥赛这个途径,让他大胆地往前走。当然,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学生形成这样一个同伴成长中的“雁阵现象”。 

  如果仅仅只锁定奥赛还是有点功利,所以二中又开通了国际赛事,直接面对的是八大国际赛事:第一,英特尔科学与工程大赛,第二,斯德哥尔摩的水科学大赛,第三,哈佛大学的中国大智汇的挑战赛,第四,2017DI创意思维大赛,第五,机器人大赛,第六,美国十项学术全能赛,第七,国际太空城市比赛,第八,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这八大赛事,这两年二中学生都取得了浙江省最好的成绩。把学生的国际赛事的通道打通,目的是什么?我们总在讲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的实质,就是怎样在国际赛场上实现人的国际化。 

  5.要玩转名校合作,核心就是让世界知道你。去年,杭州二中和哈佛大学合作举办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二中是承办中美学生领袖峰会的中国第三所学校。第一所是北京人大附中,第二所是上海中学。在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哈佛大学特有的课程资源,哈佛大学的一种课程形态,哈佛大学的一种社团活动,哈佛大学的一种团队意识,等等,的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所以505位学生参加了这个活动以后,不约而同地说了这样的话:校长,在峰会期间,如果我们多睡一会儿觉,都觉得是一种浪费。有时,大家也在呕心沥血地给学生打造一些活动,也似乎想赢得学生的尊重,但是究竟有多少活动能够让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哈佛大学仅仅只有九天的活动,就让孩子们能够如痴如醉?这里面还是课程的力量,世界一流大学对学术的一种痴迷,对学术的制高点的把握,从而引发了学生的一份向往,并在向往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 

  6.要玩转社团活动,让校园的达人秀起来。二中学生主办的首届舞蹈专场,演绎了2小时40分钟。从独舞、集体舞、民族舞、西班牙舞、现代舞等等,表演完了后,30多个孩子向全场鞠躬,全场500多名学生站起来,长时间给他们热烈鼓掌,孩子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的场景是他们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再说说话剧公演,这已经成为二中的一种时尚。16年暑期老师们归来的第一次教职工大会,首先安排学生话剧团给老师们演出《长生》话剧。老师们在演出过程当中自觉和不自觉地给了17次掌声,相当一部分老师是热泪盈眶。孩子们的一种生活的姿态,一种艺术的演绎形态超过我们的设计,也超过我们的想象。二中学生还玩微电影奥斯卡。这几年最有突破的是学校的交响乐团,特别是在外教老师的带领下,二中拿到了浙江省一等奖第一名,达到一个制高点。一个历史名校没有一个高水准的艺术团体、艺术团队是一种遗憾,交响乐团已形成了二中的一道风景线。 

  二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中国目前男单第一,中国的世界排位第一——吴易昺同学。在校园的七色彩虹当中,我们要能见到学生,或者说,学生能够在七色彩虹里面看到自己。 

  7.要玩转家国情怀。这两年有一件事让我们非常感动,二中的孩子们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走进杭城的一些老人医院,关注一批生命最后阶段的老人,为特殊人群送上临终关怀。学生在做开题报告,在开展他们的课题研究,在对他们的成果进行回顾的时候,他们述说得很平静。我们平时很多的教育,很多的课程,是否给了孩子一个成长的GPS?坦率地说,更多的是冲着高考,冲着分数,冲着学生的名次排位,冲着学生怎么样从211到985,从985怎样到清华、北大,然后以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来证明我的办学是了不得的,是有成就的,但是学生的心灵世界,人性风采究竟在哪里?我们应该给孩子们这样一个导航,让孩子们去关注社会,关注特殊群体。 

  学生还做了一个城市流浪者的系统调查,对城市流浪者,学生志愿者以平等的态度去审视他们,去关注他们,去帮助他们,同时也去影响他们。这个课题在最后的哈佛大学中国大智汇的总决赛中获得了最佳分数。他们开始关注在经意和不经意的特别人群,二中学生能有这样一个视角,能够和这样的群体有一个对话,这是语文考卷、政治考卷、历史考卷里面没有的,但我觉得它是沉甸甸的。 

  还有就是这个城市里面,有一个特殊学校,叫聋哑学校,也叫盲童学校。学生胆子很大,以校长的名义,以二中的名义去邀请这批同学,手拉手到二中,办了一场音乐会。通过这场音乐会,他们期盼这批儿童能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有声世界在和他互动,更有一个有色彩的世界也在和他们握手。 

  还有贫困儿童,学生们过去是靠着父母的社会基础或者经济基础筹一笔钱,买一批书,然后把这一份温暖送出去。现在我们同学开始用一种众筹的方式,形成一个特别团队。有策划,有分工。他们的策略,不是要孩子们形成点对点的感恩,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一份自立的付出,从社会各方面集聚资源来去资助这样的孩子,让被资助者去感恩社会,而不是感恩施救者。这是一种进步,这是一种突破,很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从精致的利己主义中走出来。 

  在这17年中,二中向清华、北大输送了600名,985、211大学送出了8500位同学,向哈佛、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输送了差不多接近700名学生。但是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作为校长还是觉得愧对这些孩子,就是觉得怎样让学生有一种真正的家国情怀从二中走出去,心底似乎还是觉得有点虚。因为我们的教育太功利了。所以,在这次的课程设计里面,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玩转高考,玩到哪里去?就是要回应学生的发展,回应学生的成长,在回应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当中,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精彩,在精彩的人生的体验当中,去感悟大千世界的美好,在大千世界美好的感受当中,让自己更好地去创造,去努力,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去认知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因此,作为校长,总在用升学率,用一个名校数来标榜一所名校似乎浅薄了一点。一定要让孩子们能够在校园里面有真实的生活,有能够真正打动她的心灵的生活,有能够真正让他感觉到有趣、好玩的生活,有能够真正让他既在校内,又能够跳出校内,既在国内又能够跳出国门的这样一种生活,使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青春无价。 

  第三个话题,悟道新高考。这些年,从06年的课程改革到09年的基于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到12年的选修课的全面推出,到14年的新高考的方案落地,作为一个学校,究竟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态度? 

  1.要在不断的开放中寻找核心话语的平衡。老百姓的话语,政府的话语,国际的话语,老百姓关注的是什么?政府关注的是什么?国际潮流关注的是什么?要在这个当中找到一个交集,二中要在这一个位置上发力,体现一种话语引领。所以,二中提出了一个规矩,就是A大于等于B,B大于等于C,A是什么?健康。B是什么?德行。C是什么?成绩。也就是说,二中的同学,二中的一种学习生活,首先应该保证的是健康,健康得到保证以后,看重的是德行,高中生的德行说到底就是责任与担当。这两个问题解决以后,再看重的是成绩,这是二中的规矩。所以,二中的一种基本的学生学习生活,就是按照这个逻辑进行设计。最近二中在萧山区办了一个分校,在这个分校的设计里面,有一个重大的突破,不是把过多的钱砸在教室里面,把环境搞更好一点,而是把更多的钱投在三个方面,第一体育,要保证学生,有体育兴趣的孩子都有活动场所;第二艺术,让孩子们能够有一个艺术空间,音乐的,绘画的。第三就是基于学生创新和创造的24小时的学生活动中心。一个现代学校,肯定有自己办学的基本的逻辑,而二中办学的基本逻辑,第一是健康,第二要体现育人的基本姿态,就是学生的德行。这是二中的规矩。解密二中学生的成长密码——四个DNA:要有故事,要有格局,懂分享,善进阶,二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态度,就是在一种不断开放的环境里寻找核心话语的平衡,从而形成聚焦。 

  2.要在一种系统思维中把握基本学理的意义。一个是哲学的,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美学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二中期待老师、同学要有这样一副头脑:人是目的,要从人出发,所以二中的基本态度就是怎样从育分走向育人。人是根本。从科学头脑讲,在审视万事万物,在给学生这样的训练,给学生这样的考试,给学生这样的的活动当中,一定要目中有人。这个目中有人就是要从育人的规律当中形成二中的规矩。什么是美学头脑?就是要让孩子们认知自我:人真有趣,生命真精彩,青春无价。二中有时候玩一玩,搞一点科技

节,搞一点社团活动等等,往往都是盆景式设计,但二中就是要寻找它的美学意义,从盆景走向风景,成为二中的一道风景线。 

  3.要在时代的诉求中坚守名校的使命。怎样育一个大写的“人”。人是目的,从人出发。那么大写的“人”怎么来呢?在这次新高考和新课改的推进过程当中,开宗明义,二中要讲三个要求: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高境界做人就是志向高远,品德高尚,这是对人的一个基本要求。高水平学习就是思维敏捷,潜质卓越。高品质生活,也就是好的身体,好的心态。这个GPS要给学生,我们要明确。 

  另外,为了这三高,我们期待学生要讲四种人生:第一,卓越的二中人;第二,杰出的中国人,第三,优秀的世界人,第四,未来的太空人。 

  二中还强调五个第一:第一,是一等的人品,二中特别强调诚信、公正、正义;第二,一等的体魄,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良好的身体的控制状态;第三,就是要有情趣,孩子们要可爱,要有内容,要生动;第四,一等的学识,最近有两个打通:学科制高点,大学先修课程;二中有国际部,把一批英文版的课程教材给学生;第五,一等的奉献,学生有一种奉献的态度,从一种布朗运动走向定向运动,从一般的感知走向自我认知,从一般的参与走向主动奉献。我们正是从规律出发形成学校的规矩。二中随时要面对两个镜头,一个是望远镜,一个是显微镜。把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作为育人的基本要求,围绕这个要求,希望学生有四种人生,围绕学生这四种人生,必须要有五个一等,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这是学校期盼的。 

  最后,叶校长还提出了诸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比如在这样的教育实践里,二中的格局还不够充分,要完整的走班选课,场地不够;要让学生充分的自由选课,师资不够;要让老师淋漓尽致,洋洋洒洒地去上课,经费不够。等等,这些都是二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接着,高二(1)班陈晋祺、高三(11)班邵斯玄、高三(9)班陈逸贤的父亲分别以《二中——让我飞翔的翅膀》、《同一个二中,不同的我》、《从一个苹果的故事谈家校共同成长》为题激情昂扬地作了发言。杨帆副校长以大量的生动、直观、形象的图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谈了“新高考下的二中选课走班”,解说提供给各位参会代表的种种校园体验。他们的精彩发言获得了参会校长的阵阵热烈的掌声。 

  本次大会新理念引领,新技术支撑,个性化服务,全方位展示。研讨会期间,共设12场学术活动,39堂课程展示,32个体验项目,从学生生涯规划到选课走班,从选修课、社团活动到研究性学习项目展示……杭州二中以开放的姿态,全方位地展现了新高考改革后,学校所做的积极尝试与取得的成果。此次研讨活动还采用了全程全活动的在线直播,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杭州二中的原生态教学、原生态的课程、原生态的课改。原生态的展示叶校长称其为“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两图相遇,既丰富多彩,青春富丽,又从容淡定,境界非凡。尤其是物理金牌联盟的成立,中国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学校共同参与的金牌联盟,对维护物理不可撼动的学科地位及物理高端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长远而深刻的意义。大气开放的杭州二中给新课改、新高考的探索实践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参考样榜,也将为全面铺开的全国新课改、新高考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校报编辑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校长风采
   第03版:交流互访
   第04版:学生园地
基于新课改 聚焦新高考
杭州二中校长风采02基于新课改 聚焦新高考 2017-05-30 2 2017年05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