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融,即专门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及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小微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首先从服务对象来讲,可能很多人先入为主地认为,小微金融就是服务穷人的,其实不然。现在的小微金融对象还包括那些或许并不算贫困,但仍然不能从正规渠道获得金融服务的个人或小型企业。其次,小微金融的服务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小微贷款,而是拓展到了股权的服务、资本金的服务、存款、保险和—些其他增值服务。最后就是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如今经营小微金融的机构已经基本上涵盖了现有所有金融机构,其中商业银行依然是主力军。这些变化意味着小微金融体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需求。这也正是世界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发展、支持小微金融的原因。
在今年4月8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分论坛“小微金融:亚洲的创新与实践”吸引了关注者的眼球。作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博鳌亚洲论坛此次对小微金融的讨论对于推动小微金融系统的进—步完善,进而整合区域经济、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无疑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的。
在此次论坛对小微金融的讨论上,来自全球的众多精英学者、政要、商界才俊领袖,尤其关注了互联网金融对其产生的影响。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元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趋势,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给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变革。在此背景下,移动作业系统促进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升级,网络贷款借由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小微金融领域出现了移动互联网化的趋势。再加上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成立,互联网金融成为讨论小微企业融资无法回避的问题。
平安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的—席话揭示出了互联网金融受到市场欢迎的本质:“首先P2P业态依托互联网的方式,降低了传统金融对于小微金融的成本门槛,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另—方面,交易成本的降低,实际上也使得利差空间更大,而这部分利差又有利于吸引投资人获得收益转嫁,因而,形成良性循环后,市场发展就会很快。”成本门槛低,利差空间大,这是互联网金融在近些年能够像蔓草般疯狂滋长的重要原因。
小微企业自身产业特点是导致其“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但这单单依靠企业自身是无法解决的,需要金融机构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然而与互联网金融相比,陈旧落伍的传统金融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小微金融在创新方面的要求。对于小微经济来说,互联网金融覆盖面广,且具有公平性和可获得性,这才是它可以借以蓬勃发展的完美平台。
就让我们期待着这场金融剧变给小微金融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