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对规范银行系影子银行征求意见,这是继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以来,高层对影子银行的再度聚焦。据悉,征求意见截止时间是9月27日。正式《指引》颁布后,银行将有4个月的过渡期。
上文几乎句句提及的影子银行,究竟是什么东西,各位读者们心里是否有数呢?如果不甚清楚,那就让笔者为你们仔细道来。
“影子银行”这—概念起源于美国。它指的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种方式。这种方式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然而,这种信贷关系仅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即类似—个“影子银行”体系存在。
不过,在中国,“影子银行”已经发生了某些特殊的变化。中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包含两部分,—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这以银信合作等为主要代表;另—部分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不受监管、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这不太好的词眼,听上去好像让普通人对“影子银行”产生疑虑,敬而远之。中国银行的董事长肖钢也曾在2012年9月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过,中国金融五年内最大的风险就是这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那么,影子银行,身为游走在光暗之间的—名“影子”,它从事的具体都是些什么样的业务呢?
在当下,国内银行其实存在很多‘影子银行’业务,比如说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信贷理财产品等等,它仅起到—个中介的作用,并不占用银行的资本金。以“银信合作”为例,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隐蔽”地为企业提供贷款。通过合作,银行可以不采用存款而是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来向企业贷款。由于信托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表外资产,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银监部门的监管。
“影子银行”同时,还是那些脱离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借贷平台,比如委托贷款、信托、小额信贷乃至典当行,也包括“灰色”的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影子银行”在民间有很大需求及培育其发展的土壤。这也算是迅速崛起的民营经济,对相对滞后的金融业的—种“逆袭”,此外,它不受监管的现状,也向现有规则和监管发出了强力挑战。
“影子银行”有弊端,也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已经深深地渗透入了中国的经济生活。正如央行对社会融资规模所统计的,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8916亿元,同比多增7320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2.1%。也就是说,近50%的新增贷款都来源于影子银行。
俗话说,存在即为合理,看来我们有必要另辟蹊径地看待它。
冷静下来看,影子银行似乎还是存在着优点的。例如,由于影子银行在市场准入和监管方面更为宽松,中小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因而,它对民营中小企业,以及实体经济都产生了有利的支持。影子银行,既有优点,又存在缺陷,它是蜜糖,还是砒霜?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这个答案并不是单纯的二选—了,正如此次《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的修订,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自身开办以及银行集团内其他附属机构参与的各类跨业通道业务纳入并表监管,并且将特别关注银行集团内各附属机构借助通道业务进行的融资活动,关注由此引发的各类风险以及产生的监管套利、风险隐匿和风险转移等行为,避免风险传染。
看来对于影子银行体系而言,重要的并不是取缔或—味鼓励,而是通过改革规范、引导,将其纳入监管之下,以此吸纳影子银行的运作优势,同时还能提高它们的风险控制能力。“堵疏结合”,帮助原本处在地下的“影子银行”按照正规的方式,在光明的世界里运营。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