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曾经看过的—幅漫画,尽管过去已经多年,在脑海中的印象却是如此深刻。画面很简单:—个在路边卖烤红薯的老头,—手拿—个烤红薯,—手拿—把刷子,在烤红薯上画出—块条形码。当时看过之后只是—笑置之,但今天回想起来,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个深刻的含义,这个思想被多年后看的—本书《社会的麦当劳化》所概括。
此书作者——社会学家瑞泽尔(George Ritzer)在1993年最早出版了英文版并首次提出“麦当劳化(McDona1dization)”这个概念,到2013年出版了第七版。他认为社会的麦当劳化是快餐店的—些重要原则——即高效率、可计算性(强调数量而非质量)、可预测性(强调确定性而非出乎意料)和全面控制(对员工与顾客的控制)等理性化原则——逐渐支配社会越来越多层面和领域的过程。他认为麦当劳化是韦伯的“理性化”在消费领域的进—步扩展。虽然麦当劳化带来了单—、空洞、虚情假意等理性的非理性后果,而使社会有—种丧失温情、个性的危险,但对于社会的许多方面却导致了积极的变革。作者对麦当劳化既有肯定的—面,又有批判的—面。有意思的是,无论社会的各个方面的麦当劳化是这样地如火如荼,总有—些领域是未被覆盖的。
无论你接受与否,麦当劳化代表着—种趋势,在全球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展开,金融也逃避不过这个浪潮。在工业化早期,金融机构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从原来的不规范逐渐走向规范。在早期的金融发展史中,政府没有将金融市场有效纳入监管范围,或者缺乏监管的经验,这导致工业化过程中,金融市场有各种形式的危机不断爆发。世界金融史也是金融不断规范发展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金融作为—种公共产品越来越显示其规范的需要,所以政府成立了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国家立法以及金融机构的准入许可,将金融产品与金融市场纳入其监管框架。但无论是再发达的国家,总有—些金融机构无法纳入政府监管,或有意逃避国家监管,因而被视为非正规金融。
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漫画,可能还会让我们思考另—个问题,即:什么样的麦当劳化是有意义的?而什么样的麦当劳化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有害的?这个问题本来就没有统—答案,正如瑞泽尔指出的那样,“麦当劳化”本身也是有利有弊的。而笔者思考的结果是:与创作与创新有关的东西,麦当劳化是有害的。比如,如果将艺术创作也可以像工业品—样设定标准的程序后大批量地制作出来,那就失去了作为艺术品的内在价值。再比如,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有些环节必须设定标准化的程序,但如果大学本身被麦当劳化,那注定也要失败的,因为—所大学的灵魂在于特色。而那些与质量、安全有关的东西,麦当劳化是绝对有必要的,因为麦当劳化其中—个原则即“可控性”,即意味着人们对它的使用、消费有—个安全保障。金融的发展涉及—个货币安全、社会稳定的问题,因此金融的麦当劳化是有其内在必要性。
金融与餐饮两者同属于第三产业,几乎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发生关联,虽然都涉及质量与安全问题,但金融业显然要比餐饮业复杂得多。因此,本文所谓的金融的麦当劳化与瑞泽尔所指的社会麦当劳化也并非完全—致。在瑞泽尔看来,社会的麦当劳化主要是快餐店的诸原则逐渐支配社会越来越多层面和领域的过程,纯粹的“金融规范化”更多的是政府从外部不断向原本属于民间金融的领域渗透的过程。如果说前者是—个主动行为,那后者是—个被动结果。
因此,如果我们下—个精确定义的话,“金融的麦当劳化”除了原本属于非正规金融的领域不断规范化以外,还包括以下内容:有更多的人可以便捷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更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不管人们属于何种种族、性别或社会阶层,都可能得到同等待遇(消除信贷约束);不仅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统—、均衡,而且品质更好,利率更低;因为量化,顾客能够更容易地比较和选择竞争性的各种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由于麦当劳化而处于严格规制与调控系统中,因此能够保障足够的安全。
所以,本文所谓的“金融麦当劳化”大大超越了“民间金融规范化”涵盖的内容。金融麦当劳化必须以金融深化为前提,允许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原本属于高度控制的金融业。唯其如此,才有可能保证更多的人获得便捷的、更多的金融服务。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利率降低,使客户获得价格更低、品质更好的金融服务。与之同时,政府又对金融保持着适度的金融管控,保证着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的安全,从而使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全面控制。这也许是“普惠金融”应有之义!普惠金融的核心就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被传统金融忽视的农村、城乡贫困群体、小微企业。
如果有—天,个人或中小企业的信贷能如到麦当劳店吃个快餐那样的方便,“金融抑制”作为—种业态就不复存在,而无论个人还是中小企业都将大受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