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皓,1990年杭高毕业后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试点班;1990-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系,获工学本科和硕士学位并担任研究助教;1997-200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担任研究和教学助教。2001-200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博士后;2002-2003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部博士后;2004年至今: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和植物功能基因组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研究院植物功能基因组首席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科学学院生物系副系主任和淡马锡生命研究院资深科学家(http://www.dbs.nus.edu.sg/staff/yuhao.htm),新加坡国立大学科学学院院长首席教授。
他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绩,在Nature,NatureG Genetics,PlantG Cell,PNAS,Development,PlantG Journal,PlantG Physi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还获得了新加坡青年科学家奖、新加坡国立大学青年研究者奖、新加坡杰出青年奖等,成为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知名的青年科学家。2011年,俞皓校友又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科学学院杰出学家奖
近日,俞皓校友接受了《钱江晚报》的专访谈及他在杭高就读的情况,将如此辉煌的履历,大部分归功于在杭高求学的6年积淀:
“因为杭高一直以来都是杭州最好的中学之一,所以早在入学前,杭高就是我全力拼搏的动力。”俞皓感触最深的是,因为在杭高打好了基础,“大学、研究生,直至出国留学都是免试的。”
俞皓认为,杭高的教学,一向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也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老师和学生关系融洽。杭高学生更容易用一种开放的姿态接受新事物,到一个新的环境也可以很快地适应生存。“可以说,在杭高的求学生涯,奠定了我投身于教学科研的基石,特别是在数理化学习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和英文学习上建立起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游刃有余。”
而俞皓对杭高教育特点的概括,也正是现在杭高学子深切感受到的。
高一平行班、成绩稳居年级前列的曹诗佳同学(毕业于杭州育才中学)说:“杭高的老师水平很高,精力超充沛,对学生超负责。像我们的数学老师,每天中午都在教学楼为我们答疑。超感动的。”
高一实验班的陈潘同学(毕业于启正中学)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很活跃,很高效,还有课外竞赛和学科拓展活动,使我们逐步体会和形成独创的思想方法。优秀同学间的互助互学,让我在班里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从在校的,到进入大学的,再到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一拨拨的杭高学子为什么都那么出色?原因只有一句话———让卓越成为一种习惯。这是杭高学子的共识和追求,是杭高学子脚踏实地的践行,是杭高学子量变到质变的历程。(详见钱江晚报4月20日E8版)
另外,俞皓校友在采访中还表示,“在杭高期间我担任很多年的班长,跟老师学生的广泛交流也使我充分体会了杭高道德立人的传统,这对我后来待人接物以及担任各种管理职位起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还提到:“在杭高期间,很多教师的谆谆教导到现在印象都很深,特别是教数学的潘林源老师,教语文的杨薇薇老师,教化学的吴思杰老师,教英文的高缨缨和王国权老师,教物理的曹杭老师。二十多年过去了,很抱歉,忙忙碌碌地一直也没时间回母校看望他们,希望他们身体健康,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