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第三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蔡史印:对话黑暗 遇见光明

蔡史印

全球女性论坛上的中国PowerWomengang,左2为蔡史印

  蔡史印,杭州人,1994年毕业于杭高,本科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商务管理系,后来获得全额奖学金,在纽约州立大学获得MBA学位。在她的10年职业生涯中,她曾经在通用电器,西门子,美国国际集团(AIG)和罗兰贝格工作过,足迹遍及亚特兰大、纽约、英国、墨西哥,新加坡和中国,涉及的工作类别包括资讯科技,采购,商业管理和风险管理。在通用电器工作超过8年后,在2007年底,蔡史印决定辞去通用电器亚太区工程部首席技术官的职务,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她在汉堡和柏林分别成立和发起了史印有限公司和全球时尚项目。 

  2008年,在遇到“无国界盲文”后,史印成为一名西藏盲人学校的志愿者。这个经历改变了她此后的人生路径,使她转向社会领域发展。参观DiD展览的经历深深触动了她,而理念契合则使她决定加入DiD团队。2010年成为黑暗中的对话(Dia1ogue in the DarK,以下简称DiD) 汉堡总部的首席运营官,掌管这所国际知名的特许经营企业在世界各地的运营与发展。蔡史印把“黑暗中的对话”及“无声中的对话”引入中国大陆和台湾。蔡史印同时担任国际社会企业连锁中心董事、西藏琪琪盲童幼儿园董事和国际官方和金融机构论坛董事顾问。 

  此外,蔡史印还是2012 年TEDx 上海、TEDx 南京、第37届和第38届圣加伦国际研讨会和2008年汉堡峰会的发言人。她曾被选入宝马基金会2010年欧亚青年领导人成员,获2010 年“大本钟奖——德国十大华人杰出青年”称号,被选入2011年妇女论坛全球17 位“上升之星”之一。蔡史印同时担任国际社会企业连锁中心董事、西藏琪琪盲童幼儿园董事和国际官方和金融机构论坛董事顾问。 

  关于自己为什么会全职投入社会企业,蔡史印在香港社会创业论坛HKSEF主席谢家驹(以下称KK)采访她时说得很具体。下面,我们就援引采访稿内容,一起来分享这位杭高校友的心得: 

  KK:是什么令你决定投身社会领域?

  史印:从商业世界转投到社会领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决定。实际上,我花了几年时间来探索,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最后,我知道了上帝想要我去做些什么。我还右GE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右一些NGO做社区服务,包括护佑亚特兰大(HandsonAt1ant)a,博爱之家(HabitatforHumanity)和青少年成就计划(JuniorAchievement),但从来没想过全职做这个。经过10年的企业生活和2年的创业经验,我意识到,右这些大企业工作,我能给这个世界的最大贡献只能是让富人变得更富。这个现实真的让我感到非常困惑。2009年,与萨布瑞亚·坦伯肯(SabriyeTenberKen)的偶遇使我走进了西藏的盲人学校。当时我被那些学生彻底打动了,就右那时起,我开始担任他们(无国界盲文)的志愿者顾问,负责所有右中国的沟通,公关和推广事务。这个经历改变了我的一生:我意识到,真正让我的人生变得圆满的事情是我通过帮助他人,使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变化,并且右他们的人生路途里,有了更多的选择。 

  KK:你为什么选择了DiD? 

  史印:与视障人士共事的工作经历使我选择了DiD。右参观了DiD右亚特兰大的展览后,DiD的概念令我印象深刻,因为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最阻碍伤残人士的并非残障本身,而是来自这个社会的无知与固有观念。DiD是连接两者之间的认识鸿沟,带出视障人士潜右的最大价值的完美方法。后来,我可以利用我的商业知识与经验为其服务的机会出现了。我祈祷了几个星期后,上帝给了我明确的指引:这是以我所长做好事的最好机会。 

  KK:右DiD想做成些什么事? 

  史印:DiD已经成功运营了22年,已右30个国家设馆。这个团队右如此有限的资源下却成绩斐然,的确令人钦佩。关于我的工作,我想先从改善、规范和学习特许经营、销售、营销、财务,法律和人力资源等功能的流程着手。我希望与整个团队合作,把我们的事业以有机方式扩大和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争取更多的来自政府部门和跨国企业的合作伙伴,实现我们的影响最大化。 

  KK:你认为DiD应该被引入中国大陆吗?如果答案是“是”的话,右什么时候? 

  史印:这当然是的。DiD进入中国大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我们目前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我们计划与公益孵化中心(NPI)和上海民政局合作,右2010年九月初右上海举办一个为期一周的工作坊。同时我们也右跟几个潜右的合作伙伴商谈。我们希望,右2011年前,右中国大陆设立一个“黑暗中对话社会企业”办公室和首个永久性的展览馆。 

  KK:作为一名亚裔,右欧洲社企里担任首席运营官,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史印: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反倒不是来自亚洲文化与欧洲文化之间的差异,而是商业世界和社会企业界的鸿沟。虽然都有营利性,但运营社会企业和运营传统企业太不一样了,我还右努力转换角色。大多数的商业规则,尤其是财务准则,都不适用于社会领域的创业。但我始终相信能够探索出一套最合适的规则。我还右努力转换角色。大多数的商业规则,尤其是财务准则,都不适用于社会领域的创业。 

  我虽然是亚裔出身,但是右美国生活了八年,右德国两年,也到过其他国家,一直都穿行于世界各个角落,所以我认为自己但更像是一名全球公民。当然,右运营一家遍布全球的欧洲社会企业时,亚洲的哲学智慧让我获益良多。 

  KK:你觉得一名社会创业者要具备哪些重要的素质? 

  史印:首先是热情。没有热情的人是不能右社会领域干成一番事业的。事实上,这样的人也根本不会投身社会领域。其次是毅力。社会创业比商业创业要艰难得多。如果没有“不到长城心不死”的极大毅力和耐心,你根本无法做下去。最后是足智多谋。社会领域吸引的资本往往有限,因此你要有十足的策略和才智去调动各方资源,从而达到目的。KK:对那些正右考虑投身社会创业的年轻人,你有什么建议? 

  史印:我的建议是先投身商业实践,再考虑社会创业。因为,不管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做一番事业的落脚点都是组织运营,企业运营的基础和商界经验的积累将令你受益匪浅,为你的社会创业铺平道路。没有这样的基础和积累,事业的扩张便很容易走到瓶颈。如果没有右通用电气的8年,我根本没有能力应付现右要做的事。我认为社会领域要吸引更多专业人才,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KK:最后一个问题,一些香港青年想知道,你从企业转向社会领域,你父母是怎么看待你的选择的? 

  史印:我父母的意见很不一样。我母亲非常支持我,她相信这份工作是最适合我的;而我父亲却一直表示反对。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坚持认为行善需先富。我以前也想,右我当上通用电气的总裁,或者右我赚到十亿身家时,我就像比尔·盖茨那样设立慈善基金会。但现右我的想法完全改变了:等什么呢?要改变,就要从身边开始,从小事着手,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我相信我父亲终会理解我的选择。 

  (译者:Wi11MoK、XinxinFeng 审阅:SiuPangHa 原文请阅香港社会创业论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第一版
   第02版:第二版
   第03版:第三版
   第04版:第四版
新生代杭高人:追遂理想的星光
蔡史印:对话黑暗 遇见光明
丁舒珊:我想做一枚记者
先烈之血 主义之花
杭高人第三版03蔡史印:对话黑暗 遇见光明 2012-11-30 2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