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杭高报告厅济济一堂,气氛活跃,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和雷鸣掌声。2013级保送生、特长生开学典礼在此隆重举行。会议由政教处副主任吴一青老师主持,尚可校长的演讲让在座师生精神振奋,徐思嫣同学的发言让同学们踌躇满志,五位班主任的精彩寄语充分彰显了杭高教师的人文情怀,许涛老师送上的“知行合一”四字箴言让同学们茅塞顿开。
开学典礼上,最让同学们难忘的,莫过于尚可校长的精彩演讲。尚校长像莫言一般擅长讲故事,一个个小故事,折射出人生的大道理、大智慧和大境界。
尚校长介绍了杭高“老”和“大”两个特点。尚校长指出:百年杭高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没有一所学校能像杭高这样与民族的命运和发展紧密相联;近年来,杭高一直致力于创造“文理融通,人文引领”的大教育,杭高之大,大在教育理念、办学胸襟、教学视野和育人气度。
与此同时,尚校长向保送生、特长生们提出了四点期待。
首先是要树立高远清晰的目标。尚校长讲了一个哈佛大学的故事。哈佛曾进行过一个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在被调查的人中,3%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根本没有目标。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3%的人,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中上层;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事业平平;剩下27%的人,生活过得很不如意。高远而清晰的目标对人生的意义可见一斑。
其次是要拥有向上向善的态度。为了说明“态度决定高度”,尚校长讲了两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把24位字母依次用数字代替(即A=1,B=2……Z=24),“努力”的英语单词“hardworK”加起来是98分,“知识”的英语单词“Know1-edge”加起来是96分,有意思的是,“态度”的英语单词“attitude”加起来恰恰是100分。第二个故事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有一群学生刚学英语时,把“Eng1ish”分别标注为“应给利息”“因果关系”“应改历史”“英国里去”“应该累死”“阴沟里洗”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对Eng1ish不同的注音却决定了这些学生们不同的命运。把“En-g1iah”标注为“应给利息”的学生成了某银行的行长;标注为“因果关系”的学生成了哲学导师;标注为“应改历史”的学生成了历史研究人员;标注并“英国里去”的学生都出国了,或成了海外华侨;把Eng1ish标注为“阴沟里洗”的那几个学生都成了街道清洁工。而把Eng1ish标注成“应该累死”的,结果从事为人做嫁衣的工作,辛苦一辈子。诙谐的小故事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人生的成败。
再次是要总结科学高效的方法。小方法成就大智慧,尚校长用一则寓言故事告诉同学们事半功倍的秘密。有一个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有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脸色红润,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么会这样?”那人问。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喂别人喝汤。”
最后是要具备持之以恒的坚持。尚校长讲了一个真实而富有说服力的故事。1952年,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因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在游了漫长的16个小时之后,她嘴唇冻得发紫,全身筋疲力尽。她抬头眺望远方,只见眼前雾霭茫茫,于是对陪着她的小艇上的人大喊:“把我拖上去吧!”“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只剩下一英里远了。”艇上的人鼓励她。“别骗我。如果只剩下一英里,我就应该能看到海岸了。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于是,浑身瑟瑟发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上了小艇。而没多久,她才知道,艇上的人并没有骗她,她距成功确确实实只有一英里!她仰天长叹,懊悔自己没能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演讲最后,尚校长总结道:如果说高远清晰的目标增加了生命的高度,那么,向上向善的态度拓展了生命的宽度,科学高效的方法延伸了生命的长度,而持之以恒的坚持则增大了生命的密度。尚校长期待全体保送生、特长生进杭高后能确立高远目标,拥有积极态度,总结科学方法,树立不懈信念,做最好的自己,创造生命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