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宁老师热爱教育事业,深刻体会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 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社会的责任感。
毛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点滴的细微之处。每次进教室上课的时候,她都会为学生开窗通风,把大量不需要的电灯关掉, 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和学生共创环保校园。同时,并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围绕能源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毛老师认真对待,决不草率做答。特别是一些涉及课本之外的知识,学术前沿的问题,皆以探讨和研究的态度同学生讨论。有些一时自己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便在课后查阅资料,整理思考后再与学生交流。对授课内容反复斟酌,对教案、课件反复修订,以严谨的态度治学,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她这种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灌输给了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感染了学生。
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作业的设计和辅导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学年论文的辅导时,毛老师决不图省事替学生找选题,设计结构,修改文字。整个写作过程中多次找学生交流探讨,甚至反复撰写书面的修改建议。虽然这样做工作量会大大增加,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不只是完成了一篇论文,而是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提高了自主研究的能力。
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素质。针对课程特点,毛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研究,完成的作业。学生起初对这种方式表示不习惯,但通过耐心的辅导,特别是通过课堂上生动的例子使学生们意识到同学之间的学习有时比书本和老师更为重要,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对于所授的各门课程,无论是专业必修课《中外美术史》、《中外建筑史》、《现代设计史》,还是公共选修课《美术鉴赏》,毛老师都不局限于简单的作品介绍, 而是努力发掘艺术品与社会、与时代、与材料以及各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浅出的分析艺术的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一双具有艺术素养的眼睛,从而将“美育”的理念由课堂贯穿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