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8月22日,上海自贸区经国务院批准的消息像一道惊雷,震动了整个中国。随后,各大报纸版面上的头条甚至A股市场上最疯狂的股票,无一例外都与上海自贸区有关。9月29日上午10时,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开张。但是这一年以来,我们却没有看到作为首个自贸区的上海自贸区有任何进一步的动作,似乎在这一年的时光当中像丢入大河的石子般,仅仅就激起了浪花和涟漪,然后便是沉寂。在这一年中,自贸区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天津自贸区、福建自贸区、粤港澳自贸区等等,但是这些自贸区从总体上来说,只能给人的印象可以用一句话来说:雷声大,雨点小。自贸区难道就是这么名不副实的吗?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是啊,毕竟这么长时间来,都没有更进一步的、有重大改革性的举措,人们对于自贸区的关注仅仅在于哪儿出现了自贸区,哪儿又审批过了一个自贸区,但是自贸区确实是一个可以真正走向金融自由的离岸金融中心。
自从08年开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就开始逐步加快,在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上任后,也开始将人民币国际化提上了日程表。可能看官会想问,人民币国际化和自贸区有什么关系?关系很大。可以说,未来这些开放的自贸区将会是人民币走向世界的窗口。事实上,有很多事件可以证明政府层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首先一个就是沪港通的开通。为什么要开通沪港通?其实,政府就是希望那些流动出去的人民币能够通过沪港通这种方式回流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来。毕竟单单是走出去只能算作是片面的国际化;有进有出,能够形成完整的循环,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化”,而自贸区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的作用上来讲,其实就是扮演一个将人民币推向世界的窗口的角色,它要将国内居民的储蓄、希望投向国际市场的资金给集中起来,统一投放。另外,我想大家在前一段时间APEC会议后,对于中澳建立自由贸易关系这一件事应该不会陌生,其中有一个项目叫做在澳洲建立人民币清算中心。这就很能看出国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了,所以作为对外窗口的这一系列自贸区必定将更加面向国际。
其次,在这一年中经过审批的自贸区都提到了要构建离岸金融中心。事实上,能够坚持提出这个概念就足以证明在这一年中,自贸区仍然是有所建树的。离岸金融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例如,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将总部设在巴哈马群岛,其业务活动却是从欧洲居民或其它非美国居民那里吸收美元资金,再将这些资金投放于欧洲居民或非美国居民中,该公司便在从事离岸金融活动。前几天,海通证券子公司正式宣布收购葡萄牙圣灵投资银行。从这件事情上很能够看出国内不少有实力的券商、非银行金融投资机构都希望能够打开国际市场,那么离岸金融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不仅能够使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而且能够在尽可能少的政府管制下引进国际先进的投资理念,将自贸区转变为一个先进投资方式的试验田,进而将这些理念转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念,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中转站。
虽然这一年来自贸区看上去好像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事实上它们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开放金融的作用。但是,明显的问题在于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比如人民币项目可兑换到底如何落实、如何监管等问题并没有着落,因此可以说自贸区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但愿能够加快步伐,将自贸区的自由真正实现。 郑步青